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熱牛市 警惕“投機陷阱”

  • 發佈時間:2015-04-09 03:29:23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徐 蒙

  華誼核心資産重組上市,是近日上海資本市場和國資改革領域的一大熱點。華誼集團經營者給出的重組原因其實“很單純”:企業過去極少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大量間接融資導致融資成本一年要幾十億元。重組上市後,可以為企業提供做強做大的平臺和資本。

  這樣單純的目的,能不能説服和吸引投資者,在如今的資本市場中要打個問號。但筆者以為,像這樣抱著“單純目的”的企業,在大牛市中確實難能可貴。

  再大的牛市也有見頂的時候,身處全民炒股的狂歡中,無論個人、機構投資者還是上市公司本身,都容易陷入“投機陷阱”。比如現今許多個股、行業,太容易被小道消息的“風吹草動”左右:消息一風傳,股價飆升;待靴子落地,資金抽離,股價應聲下跌。越是牛市,價值投資,越容易被忽視。

  從宏觀層面看,“投機陷阱”值得警惕。一邊是大熱牛市,另一邊實體經濟卻仍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比如,前兩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2%,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同比下降4%,國家統計局將此定義為“穩中趨緩”。歷史上,一定時間內,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截然不同的走勢曲線並不罕見,但最終兩條曲線走勢會漸漸重合。問題在於,誰向誰靠攏,向哪個方向靠攏?

  亞洲鄰居的經驗可供參考。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資本市場空前繁榮,股票價格快速上漲,虛擬經濟增長遠超實體經濟。企業通過股市大量融資,獲得資金用於資本市場投機和同質化的産能設備投資,卻沒有多少投向週期較長的産品技術研發。最終1990年日經指數泡沫破滅,股市和産業經濟一起滑下低谷,陷入長期惡性迴圈。

  而南韓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通過證券市場改革和金融創新,也經歷過一段股市大繁榮。但趁著大牛市的“窗口期”,當地企業充分利用融資優勢,發展實體經濟,提高技術水準,三星、LG等企業迅速崛起。最終南韓實體經濟的走勢曲線向上與資本市場靠近,之後資本市場雖經歷震蕩調整,但做大做強的企業依然成為國民經濟的強力支撐和持續動力。

  如今,國內實體經濟下行壓力,確實是大熱牛市不可回避的風險。但反過來,實體經濟確實也可以借力繁榮的資本市場,獲得加速發展的動力。在這個過程中,抵制“投機陷阱”的誘惑,堅持長期戰略是關鍵,對廣大投資者來説,理性仍應是投資的原則,盲目投機只會加速泡沫破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