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愛呵護夕陽紅

  • 發佈時間:2015-03-31 05:46:5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物小傳

  安香淑,女,朝鮮族,1962年出生,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旺清門鎮旺鮮村黨支部書記。旺鮮村的朝鮮族村民佔90%,絕大多數青壯年勞力到南韓打工。她真情實意幫助困難群眾、為村民尤其是空巢老人解難事。先後被評為撫順市“文明標兵”、“百姓雷鋒”和“遼寧好人”等。

  “一句承諾,你為此操勞一生,遠去的富爾江水知道,女兒的一片深情。幾十位老人走了,你也不再年輕,江水漲了又落,莊稼黃了又青,你如江畔怒放的金達萊,年年迎春,歲歲艷紅。”

  這是2月28日,安香淑被遼寧撫順市評為第九屆“百姓雷鋒”時,評委會給她的評語。

  安香淑是撫順市新賓縣滿族自治縣旺清門鎮旺鮮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旺鮮村是個“特殊”的村子,不到500戶人家,1400來口人,朝鮮族居多,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村裏的年輕人便開始到南韓打工。

  “年輕力壯的都出外打工了,村裏沒有學校,一些婦女又去縣裏陪讀,現在留在村子裏的不是牙牙學語的孩子,就是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最多的時候,村裏有100多位留守老人。”安香淑告訴記者。

  安香淑本人其實就是一位留守婦女,丈夫和兒子都在外工作,家裏沒有老人,她就把這些空巢老人當做自己的長輩。

  空巢老人的親“旦兒”

  “旦兒”是鮮族語女兒的意思,旺鮮村村民都稱呼她親“旦兒”。留守下來的老人們無論遇到大事小情,首先想到的都是安香淑。

  1999年,樸順芬老人的丈夫去世,留下病重的兒子和患有精神病的孫女。2008年,樸順芬的兒子突發腦溢血去世,她悲痛欲絕,沒有能力給兒子送葬。安香淑自掏腰包,為樸家張羅喪事,一連幾天都沒有合眼。安香淑抱著老人説:“大娘,從今往後,有什麼事就找我!”從此之後,安香淑像老人的親生女兒一樣,10多年如一日,只要在家,她就會給老人洗衣做飯,幫老人劈柴拾垛。2010年洪水期間,安香淑不放心老人獨自在家,將老人和其患精神病的孫女接到自己家來看護。同年冬天,86歲的樸順芬老人在安香淑守護下,走完了陽光下的最後一程,安然地閉上了雙眼。

  安香淑又為老人孫女東奔西走,通過縣慈善總會送入了撫順市精神病院進行免費治療。安香淑擔負起小姑娘每年4000多元的食宿費用。直到現在,不管是缺錢還是缺物,安香淑都會幫助解決。

  由於這些老人的子女基本都不在家,住院簽字時一般都由安香淑代勞。開始大夫和護士都挺奇怪,不解地問:“你到底有多少個爹媽?”知道實情後,他們都豎起大拇指説:“這村書記比親閨女還要孝順。”

  旺鮮村的空巢老人王世傑説:“‘旦兒’是我們看著成長起來的,對她知根知底,有她在,我們托底。”

  安香淑在24歲的時候就成為村婦女主任,大家選她就是因為她孝順老人。剛從老家吉林白山嫁到旺鮮村時,她就接過照顧臥床不起的公婆和丈夫兄弟留下的3個孩子的重擔,一直把老人送走,又把孩子一手拉扯大。

  眼看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安香淑的丈夫卻患了肝病,治病欠下了21萬元的外債,安香淑不得不和村裏的年輕人一起到南韓打工。她當時一門心思想快掙錢、多掙錢、早還錢,對得起借錢給她的鄉親們的那份信任。別人一個月只掙二三千元,她一個月能掙上萬元,有時一天只睡一個小時,端托盤走路時都能睡著,平時吃很少的飯,喝很少的水,就怕上廁所時睡著了。

  2年之後,安香淑回到了家鄉,趕上了饑荒。“是鄉親們幫助我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現在他們老了,兒女又不在身邊,我不照顧他們誰來照顧!”她説。

  忠於值守的“巡邏兵”

  “這些年,我出門不能超過2天,不然就心裏發慌,感到沒底兒。”她邊説邊陷入回憶:8年前有一段時間,空巢老人村民崔石根患腦血栓不能自理,安香淑每天都去看他。“我記得那是個雪天,我去撫順辦事,被大雪阻隔沒有回來,兩天后回來,發現崔石根已經去世。”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安香淑。

  從那時起,夏天4點半,冬天5點半,她每天都像“巡邏兵”一樣早早起來,繞著村裏“巡邏”。“現在已經成了習慣,只要一天不起來,身心都不舒服。”記者有些好奇地問她:“你這麼多年,天天早上都往天上看,看啥呢?”她回答説:“咱村老人自己在家的多,哪家煙囪不冒煙,就可能是那家的老人生病了,説不定會出啥事,我就得趕緊過去。”

  村子“巡邏”一圈差不多需要兩個小時,她冬天晚上也要出來查看一圈。她説:“這裡冬天冷,要是不燒炕會凍死人。尤其是冬天雪後,還得注意他們屋前有沒有腳印,如果有就説明能下地,沒有腳印那可能就是有情況了。”

  曾德洙和樸正玉兩位老人今年88歲高齡,兒女在國外10多年沒有聯繫,這是她每天巡邏必到之地。要是看到老人家煙囪沒冒煙,她會第一時間跑到兩位老人家裏幫忙點火燒炕,洗衣做飯,喂老人吃完藥,把家裏家外收拾停當再走。

  村裏所有空巢老人家裏都有安香淑的電話號碼,有的貼在墻上,有的放在炕頭。只要老人身體不適,他們就給安香淑打電話。無論多忙,她都會放下手頭的活,送他們去醫院。“如果鎮裏醫院治不了,就得去縣裏,沒有救護車,來回只能打車。有一天有兩個犯病的,這個剛送去,那個又倒下了。”

  鎮裏離縣醫院幾十公里,來回打車就得100元,有時1個月的打車費就得1000多元,這些錢都由她來支付。她告訴記者:“都是老人獨自在家,等他們的孩子回來再算,可是不少家的孩子幾年都不回來一次,就是回來,有時也忘了要。”

  最後一程的“送行者”

  十幾年如一日,安香淑不僅要幫著這些空巢老人看病養老,還要在他們的家人趕不回來時給他們送終。

  安香淑擔任旺鮮村支書的11年裏,她親自送走了35位空巢老人。從老人生病開始,安香淑就聯繫老人的親人朋友回家照看。聯繫不到的,她就守在老人身邊端茶遞水,代替兒女床前盡孝,替他們處理老人的後事。很多人不理解她的做法,安香淑説:“從工作的角度講,我是這個村的書記,照顧好他們是我的責任;從私人角度上説,我是這個村的村民,村中老人看著我成長,就和我的父母一樣,我們相處了幾十年,我對他們每個人都有感情,看到他們兒女不在身邊,晚年得不到照應,我能不上前伸一把手嗎?”

  有些老人臨終時兒女不在身邊,後事全憑安香淑張羅。在火化單上,通常簽有安香淑的名字。

  安香淑有很多老照片,她拿起幾張有些發黃的照片對記者説:“那時候我們組織老人排練節目參加鎮裏縣裏匯演,總能得獎。”説著説著,安香淑的聲音就小了,“慢慢地,人都湊不齊了。”她説著,眼角滲出眼淚。

  常有人問她,“那些老人的兒女都不回來管,你圖什麼?”安香淑的回答很簡單,“因為有感情。”她動情地説:“每年山野菜下來,手腳靈便的老人起大早上山採摘,挑出最嫩的菜芽給我留著;黃瓜到季時挑出溜直溜直的頂花帶刺的送給我;每次聚會他們像父母一樣親我,留在我臉上的口水比蜜還甜,這不值嗎?最重要的,是他們信任我,信任是最美的愛。”

  鎮黨委書記孟憲斌回憶起他2013年剛到旺清門鎮當書記的情景,幾次召集會議安香淑都缺席,後來才知道她不是在縣醫院就是在殯儀館。他説,“她太累了,這活不能全由他一個人來承擔。”

  安香淑高興地告訴記者:2013年底,經過幾個月的籌劃,鎮黨委、政府以原旺鮮村老年協會人員為基礎,在新蓋成的旺鮮村村部建起全縣第一個“留守老人之家”,還成立了專門服務“留守老人之家”的志願者服務隊,志願者服務隊由26名愛心人士組成,每名隊員負責2至3名留守老人,隨時溝通聯繫或到府走訪,為生活不便的老人提供日常換洗衣物、打掃衛生、陪同就醫等服務,解決留守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安香淑今年53歲了。記者問她:“作為村支書,您不僅要忙活村裏的事務,還要照顧這麼多的老人,累不累?”她平靜地説:“累點不怕,就是忙不過來,每天都打不開點,覺得時間不夠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