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為媒 旅遊“淘金”
- 發佈時間:2015-03-31 05:46:58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的江西,處處呈現出如詩如歌的動人畫卷。在素有“中國最美鄉村”之稱的上饒市婺源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10萬畝油菜花競相開放,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遊人。婺源縣旅遊委數據統計人員洪健説:“遊客紀錄又刷新啦,去年雙休日最高峰是13萬人次,今年早早就突破了20萬人次,預計今年前來觀賞油菜花的遊客將在400萬人次左右,旅遊綜合收入有望超過20億元。”
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是江西最大的優勢、最亮的品牌、最好的財富。近年來,江西省強力推進“旅遊強省”建設,好山好水好空氣開始釋放“生態紅利”,生態旅遊已成為江西綠色崛起的“第一窗口、第一名片、第一品牌”。
依託資源稟賦發展旅遊
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江西的好生態再度成為熱門話題。其中,不僅有“空中看江西,快來深呼吸”、“江西風景獨好”這些宣傳標語的走紅,更有不少網友對江西“隨便往哪兒看,都是360度無死角美景”、“隨手一拍就是山水畫”的點讚,讓不少人尋思著開啟一場説走就走的江西“深呼吸”之旅。
江西風景有多好?數據為證:江西森林覆蓋率達63.1%,被譽為全國最“綠”的省份之一,五大水系全部匯入鄱陽湖,是全國少數幾個自成生態系統的省域;擁有廬山、井岡山、龍虎山、三清山、鄱陽湖濕地公園、婺源、景德鎮等國家5A級旅遊區6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4處、世界遺産4處、世界地質公園4處、國際重要濕地1處、國家遺産地6處、國家級森林公園45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處、國家濕地公園15處、國家地質公園和礦山公園6處、國家水利風景區22處、自然保護小區5000多個。
這幾年,以生態為媒,江西的生態旅遊産業風生水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態旅遊區。如以鄱陽湖、仙女湖生態旅遊區等為代表的湖泊濕地生態旅遊區,以井岡山生態旅遊區等為代表的山丘森林生態旅遊區,以三百山、九連山生態旅遊區等為代表的江河源頭生態旅遊區,還有以南豐、廣昌生態旅遊區等為代表的農業生態旅遊區,以廬山、婺源等為代表的自然與文化複合生態旅遊區。
“通過規劃引領、品牌規範、品牌創建,江西生態旅遊産業發展已經步入快車道。”江西省旅遊發展委員會規劃財務處處長鄧曉明介紹,早在2010年,江西省就發佈全國首個生態旅遊省級標準,即《江西旅遊生態設施規範》和《江西旅遊生態行為規範》,對全省旅遊設施的節能環保、材料選用、用水標準、用品消耗以及人們的生態旅遊行為等設計了內容和打分項目,防止或減少在旅遊開發、建設、經營、管理等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這讓抽象的生態概念具體了,屬不屬於生態範疇,一對照打分表就能看得出來。”
為有效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合理利用生態資源,江西省還制定了《江西省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評定辦法(試行)》,以品牌創建為抓手,推進生態旅遊持續健康發展。“去年12月,我們首次發佈了全省生態旅遊50強鄉鎮名單。”鄧曉明介紹,目前,江西已有婺源、井岡山、鄱陽湖濕地公園3處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未來幾年,將創建30個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100個生態旅遊示範鄉。
持續追求綠色GDP
對於江西來説,良好的生態是大自然對江西最好的饋贈,也是江西生態旅遊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讓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不是單純地保護生態,更不是守著金山受窮,而是通過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讓綠色生態成為旅遊産業轉型升級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能量。這已成為江西各地發展生態旅遊産業的“新常態”。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山區小縣,到走上央視熒屏、亮相美國紐約時報廣場……江西婺源成了世人皆知的“美麗鄉村、夢裏老家”。婺源旅遊為何能這麼火?在江西省知名旅遊專家黃細嘉看來,關鍵在於持續追求“綠色GDP”。
婺源縣確立了“生態立縣”發展戰略,率先在全國創建193個自然保護小區,規定10年禁伐闊葉林。同時,大力推進以電代柴、改燃節柴和改灶節柴工程。目前,該縣建成農村沼氣池8000多座,85%以上的家庭實現了以電代柴、以氣代柴。作為全省五河源頭保護區之一,該縣深入實施農村面源污染“十大整治”工程,投資9600余萬元建成日處理3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投資3000萬元建成全省首家縣級垃圾處理場,並先後關閉近200家木竹加工企業,年均減少林木採伐5萬立方米。該縣還將“生子植樹”、“封山育林”等傳統做法納入村規民約,每年開展綠色企業、綠色學校、綠色機關、綠色社區、綠色家庭等創建活動,讓生態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撫州市資溪縣把旅遊産業視為“生命産業”,因山亮景、借水造勢,樹立“大生態、大景區、大旅遊”發展理念,嚴格保護原始生態,建立完整的生態保護體系,全力塑造“純凈資溪”旅遊大品牌。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7.3%,居全省第一。在資溪投資6億元搞旅遊開發的海南商人、資溪大覺山景區集團董事長李啟明説:“當年選擇資溪,不但看中它的生態,更看中的是它保護生態的決心和執著。景區建設時,連土都是從外面運進來的。”
“江西生態旅遊最大的特色就是人與自然高度和諧。隨著我們標準體系的完善,環保能力在不斷提高。而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文化發展和傳播將使地方人民的素質不斷提高,更加有保護意識。”江西省旅發委主任王曉峰説。
從種莊稼到種風景
在江西,不少縣(市、區)正依託自身旅遊資源稟賦,抓住江西打造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有利時機,制定生態旅遊發展規劃,設立生態旅遊專項基金,激活民間資本,加大生態旅遊景區和項目建設力度,支援、鼓勵企業或個人創辦旅遊經濟實體和發展綠色食品産業,旅遊産業成長為“小康支撐”。
南昌市灣裏區泮溪村是個“天然氧吧”。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這個昔日“好男莫留泮溪湖,山窮水盡等吃苦”的省級貧困村成了當地的富裕村。泮溪村支書楊冬根説,過去村民靠伐木為生,日子越過越苦。如今,封山育林,村民日子卻越過越紅火。九江市彭澤縣棉船鎮是位於江中心的一座小島,四面環水,因盛産棉花而聞名。近年來,隨著棉花市場的疲軟,棉船的農業優勢在淡化。為拓寬村民收入,該鎮積極轉型,因地制宜將生態農業與現代旅遊結合起來發展旅遊生態觀光農業,老百姓從種莊稼變為種“風景”,吃上了“旅遊飯”。
在贛州市上猶縣,旅遊和茶産業相得益彰,彼此加分。“我們新建了一個集茶葉生産、茶文化體驗、觀光旅遊于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産業園,打造了園村等10余個精品旅遊點。經過整合打造後,園村鄉村旅遊收入比往年增加了30%,遊客人數增加了5萬多人。”江西穗豐園生態旅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有良説。“縣裏不少原來從事礦業的老闆都轉行投資高山茶、剌葡萄等産業”。江西上堡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鐘行飛告訴記者,崇義縣以高山茶、刺葡萄、南酸棗為重點,全力打造“綠色、有機、富硒”健康食品産業,極大地豐富了旅遊産業的“吃”、“購”要素。
“江西80%以上的旅遊資源集中在鄉村,發展旅遊産業是實現江西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江西省旅發委主任王曉峰説,力爭到2017年,建成300個A級鄉村旅遊點、1000家星級農家旅館,實現鄉村旅遊綜合收入1130億元,帶動直接就業60萬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