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熬過職場空窗期

  • 發佈時間:2015-03-29 06:06:4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生是沒有真正假期的長途旅程,失去現有的工作不過是一次短暫的課間休息

  ?突如其來的失業不可預料,可以預料的是職業生涯不會因為一次波折就停滯不前

  春光三月,萬物生發。有人為新一年的目標開始努力,有人卻嘗到了職業生涯的另一種滋味。被炒魷魚,對誰來説都是件難過的事情,但是度過了這段特殊時期,説不定你的職業生涯更加精彩。

  壞消息來了

  “你被解雇了。”當外國老闆用英語淡淡地説出這句話時,在張女士心中激起的無異於驚雷。“我感覺是一大盆冰水從頭潑到腳,渾身凍得發抖,比嚴寒的冬天還要冷。”發佈新財年報告的第二天,張女士接到老闆召見的電話。她多年擔任企業高管,本以為老闆找她是研究新財年工作,完全沒有料到是當頭一棒。“沒有為什麼,公司效益不好,老闆業績沒完成,倒楣的是我們這些做具體工作的人。他以為換了新人業績就能上去嗎?”

  當局外人看到企業並購、公司換帥、年終報告等各種新聞時,關注的大多是這些資訊傳播出來的交易數額大小、新老闆的姓名和曾經任職的公司,從中找出種種蛛絲馬跡,以便分析企業未來發展戰略的變化跡象。但對於企業員工來説,這種變化往往意味著一次內部的人士調節大地震。特別是那些高層經理人員面臨的是要麼追隨原老闆走,要麼留下跟著新老闆的糾結。留下,也許會被看成“叛徒”,離開,新的崗位並非自己熟悉並喜歡。企業裏中流砥柱的骨幹員工,常常是拿錢最多的一批人,但是到了企業不景氣的時候,最先被開除的反而是這樣的人。

  類似張女士境況的人,在外企中並不是少數,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當外企在中國感到生意不賺錢或者看不到未來有希望時,撤銷在中國的辦公室似乎只是幾個房間,但對於在外企工作的中國員工來説,則是一場災難,無論職位高低,無一倖免,收拾東西走人。

  一位曾在兩家跨國公司擔任中國總經理的龍先生説,由於公司完全按照總部制定的脫離當地實際情況的戰略做事,在中國執行起來很辛苦卻難見成效,因此勉強支撐著一個攤子慘澹經營,最終落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筆者勸他説:“你有好幾套房子,光收房租就夠養活你一家人,這些年你都在無休止地打拼,你也應該帶著全家去度假,沒準事情沒有你想的那樣糟糕。”龍先生失落地説:“不是錢的問題,這輩子的錢都夠養活全家了,只是一個男人沒有工作就意味著沒有事業,沒有社交圈子,原來的朋友也會慢慢疏遠你。”

  伴隨工作狀態的變化,在其他衍生問題陸續出現時,最緊要的是要維持現在的生活狀態,比如重新找份工作。

  不過從頭再來

  生活在繼續,生活也必須繼續。

  張女士是留法博士,年輕時曾是多家企業追逐的人才。她自信地認為,天涯何處無芳草,憑著她的資歷和才華,重新找份工作是分分鐘的事情。

  然而,多年來在職場生涯中一路高歌充滿自信的張女士,卻在現實面前到處碰壁。她在電話裏抽泣,聲音像被寒霜打過一般軟弱無力:“像我這樣50歲左右的人是職場最敏感和困難的年齡段,高不成低不就,既不可能隨便找一份秘書的工作,人家也不要。而且,企業都在壓低成本、縮減開支,我再找一份和原來待遇差不多的工作幾乎不太現實。生活上可以簡單、飲食上可以縮減,但孩子的學費一分都不能少。家裏人還以為我犯了什麼錯誤。我該怎麼辦?”電話那頭帶著抽泣的聲音時高時低,絲毫沒有像平時那樣,問一句“你是否有時間聽我嘮叨”。

  “憑你的社交圈子和工作能力,一定會找到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挺住了,一切都會過去,趴下了,再也不會重來。”筆者蒼白的安慰不知是否有效果。幾個月後,張女士終於找到一份她滿意的工作。她感慨地説:“通過幾個月找工作的摸爬滾打,我相信了一條吸引力法則:你相信什麼,就會吸引什麼,這就叫心想事成;你懷疑什麼,什麼就會與你擦肩而過,這叫不信則無;你抱怨什麼,什麼事就在你身上發生,這叫怕什麼來什麼;面對機會和挑戰,你相信能與不能都是對的,不一樣的意識決定不一樣的結果。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唯一需要突破的是自己內心的障礙。

  一直在找工作的龍先生也從沮喪和失落中走了出來。他説,這些年忙忙碌碌,從來都沒有機會陪家人旅遊,趁著“失業”正好可以感受全家人在一起的溫馨。在這段時間,龍先生實現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青春夢想。在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後,他對自己今後的事業發展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其實,人在跌入谷底落魄時,才知道誰的手最暖。在這段時間裏,家庭和朋友給了我很多的精神鼓勵和實際幫助。職業的每時每刻都是起點,也是職涯突破點。我看好自己,深切體會的一點正如一首歌中所唱:只要心還在,夢就在,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課間休息期

  個人的職業生涯,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職業需求和人生追求。根據美國職業管理學家薩珀和美國心理學博士格林豪斯等人關於職業規劃的理論觀點,職業發展可以分為學習探索階段、創業積累階段、成熟發展階段、高峰維持階段以及衰退階段等不同的階段。

  今年55歲的劉大衛在其職場生涯中,曾經在不同的500強跨國公司擔任市場總監、中國區總裁等職位。在48歲本命年那年,他接到總部一紙辭職令,他精心策劃的新年計劃等於徹底泡湯。在他尋找下一個工作的時間裏,他認真地給自己的職涯作了一番深刻的思考。他説,因為各種原因從原來公司離職,在找到下一家企業之前,這段時間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兩年,這一般被稱作職業的時間窗口。在這一段時間內,大多數人一般都會做幾件事情,比如陪伴家人,總結過去,規劃未來。

  劉大衛説:“從我的體會來講,在多重作用之下,一個人在企業中很難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前景作主動和清晰的規劃。經過工作歷練和一段時間的休息後,才有機會對自己有更清醒的認知,為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作一次重新的規劃。”

  在這段空窗期,不應忘記充電。職場專家建議説,面對未來不可知的壓力,他們需要更多地從書本中,從朋友圈裏,從導師教誨中那裏汲取知識,得到點撥。從而重新準備自己的簡歷,研究行業最新發展,關注龍頭企業的動向,打聽可能的工作機會,聯繫獵頭和職場的關係戶,請過去的領導幫助介紹和推薦,都是不可缺少的為下次起程遠航的功課。

  在一次次的探索和嘗試中找到自己喜歡又擅長做的後半生事業後,劉大衛説:“總之,人生是沒有真正假期的長途旅程,失去現有的工作不過是一次短暫的課間休息。”如今,經過課間休息養精蓄銳後,劉大衛開啟了人生下一次遠航的征程,這一次,他要自己創業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