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融合的新農業 是現代化“第六産業”
- 發佈時間:2015-03-07 03:31:4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本農業專家今村奈良臣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提出將農業嵌入二産、三産變為“第六産業”。
我國科技特派員十幾年的創業經驗總結表明:一二三産融合的新農業,是現代化的“第六産業”,這是現代農業的最新定位解讀,它是把傳統的一産延伸到二産特別是食品加工業,再擴張至物流配送等三産,並依靠資訊公共平臺第四産業和文化公共平臺第五産業將一二三産融合起來形成綜合産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第六産業”。
目前,中國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指出,創新驅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將改變從城市中心向城市邊緣擴展、減少農村的傳統做法,而是把發展“新三農”,即職業化專業化的新農民、一二三産融合的新農業、資訊化城鎮化的新農村作為新途徑。
張來武認為,要大力發展資訊公共平臺支撐的電子商務及服務業(又稱第四産業)和文化公共平臺支撐的文化創意及服務業(又稱第五産業),推進一二三産融合的綜合産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張來武強調,這就要求我們率先實行農業農村發展方式向一二三産融合、全鏈條增值、品牌化專業化發展方式轉型。這裡的融合是系統的、整合的,是産生溢出效應的關鍵。發展一二三産融合的新農業,要著力實現全鏈條增值,特別是要提高全産業鏈的科技含量並創新與之相適應的商業模式。同時,要加快現代農業的品牌化專業化發展,要保證品質,在滿足消費者物質需求的同時,讓消費者盡可能多地獲得文化精神享受,這是附加值的源泉。
由於資訊不對稱往往導致市場失靈和決策失靈,張來武説,值得高度重視的是,如今沒有資訊化就沒有新城市,需加快建設農村農業資訊化。
2010年以來,科技部會同中組部、工信部等部門,積極推動農村農業資訊化示範省的建設,堅持“三網融合、一網打天下”“平臺上移、服務下延”,整合部門和地方力量,統籌解決資訊服務“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連結城鄉市場,受到農民歡迎。如通過社會化市場化方法向全國推廣,將努力縮小並填平城鄉“數字鴻溝”。
張來武指出,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廣泛應用,必然帶來生産組織方式的進一步扁平化,也必然要求各類創新主體在決策時更多采用系統博弈、合作博弈的方法,建立激勵相容、合作創新的機制。不僅如此,新一代資訊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大大加快了全球創新網路的形成。
2014年經濟學諾獎獲得者讓·蒂羅樂證明,運用博弈論分析系統讓各方互動則更為有效。基於現代電腦與網路技術、運用“大雲移智”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資訊公共平臺(又稱第四産業)的發展,為解決資訊不對稱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法,為一二三産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溢出效應,大大提升了創新的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