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在國際科技合作上的探索
- 發佈時間:2015-03-07 03:31:5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廣東省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省工研院)是廣東省工業領域主體科研機構,按照打造獨具特色、世界一流的國際科技合作平臺的目標,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科技合作層次高、産業支撐作用強、合作領域廣而精的國際化人才和技術高地,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積極創新,在組織機制、平臺方向、人才集聚、重大項目、基礎設施、技術推廣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開創性的舉措,取得明顯成效。近幾年,通過與國際上知名的科研機構開展長期戰略合作、共建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不僅充分引進、吸收和消化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也順利將自身産品輸出至國外市場,從而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做出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主要合作夥伴及合作進展
聯合共建中國—烏克蘭巴頓焊接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烏研究院) 積極探索以“平臺—機制—人才—項目—成果”為特徵的國際科技合作新模式,實現了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的高效整合,實現了國際科技合作與區域創新體系、國家創新體系、國際創新體系的有效銜接,為構建國際科技合作創新體系做出積極有益的探索。
中烏研究院第一期啟動的現代焊接裝備與工藝平臺、現代表面工程平臺、先進焊接材料平臺、鐳射與電漿技術平臺、生物醫療技術平臺5個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核心技術平臺的基礎建設已初具規模。圍繞廣東乃至全國科技發展中重大關鍵問題,中烏研究院攻堅克難,承擔包括國合專項、973、863、科技支撐等20余項國家重大項目,10余項省市戰略新興産業項目。科研項目整體均按照實施計劃有序進行,通過引進消化和吸收烏方的技術,形成了多項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先進技術成果,可應用於包括航空航太、海洋工程、核電、船舶、石化、生物醫療等領域。逐步提升了中烏研究院的科技創新能力,為産業升級轉型提供技術和智力支撐。
當前,中烏研究院逐步形成了以理事會為核心的組織架構、以平臺合作和開放共用為基礎的長效機制、以年薪制和成果資本化為方式的激勵機制。分別制定了專家聘用、項目合作、薪酬體系、日常管理、技術推廣、人才培養等共計20余項制度並貫徹實施,為中烏研究院國際創新平臺的有效運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與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等機構的合作 圍繞現代産業體系和戰略性新興産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共性關鍵技術,省工研院凝練了多項與弗勞恩霍夫協會的合作項目已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圍繞佛山市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重大命題和佛山新城中德工業服務示範區的建設需要,省工研院與弗勞恩霍夫協會系統與創新研究所及佛山新城合作開展了《中德工業服務比較研究》項目研究。本項目以佛山新城“中德工業服務示範區”為研究載體,在引入德國工業服務的先進理念、方法和實踐,促進佛山工業領域的轉型升級。省工研院與德方機構針對重點企業開展了廣泛深入的調研,邀請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召開了多次工作協調會,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成,為佛山産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資料保障。
省工研院與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層和表面技術研究所合作開展了《精密關重件類金剛石膜耐磨減摩技術合作開發》項目研究工作。通過本項目合作,將實現先進類金剛石膜製備技術的引進及消化,開發出與我國精密機械裝備發展相匹配的關重件表面強化處理技術,推動我國先進製造業(特別是汽車工業)技術升級及提升國際競爭力。
省工研院與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結構耐久性與系統可靠性研究所(LBF)正式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目前雙方已在汽車、裝備製造等領域開展了多個具體的科技合作項目,並聯合舉辦了2次汽車行業研討會。目前省工研院正與德國LBF共同積極向前推進聯合實驗室的相關籌建工作。
與俄羅斯科學院等部門的科技合作 省工研院與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俄羅斯科學院等相關機構經過在新材料開發、鐳射技術應用及有色金屬綜合利用等方向上經過近20年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穩定的合作關係。2014年7月,中俄雙方正式簽署了共建“中俄工業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的合作協議,其中中方依託省工研院及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俄方依託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俄羅斯科學院鐳射技術及資訊工程研究所。目前,中俄雙方正圍繞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先進製造、電子資訊、生物醫療、産業服務等領域開展深層次和高水準的技術合作。
與英國知名大學的科技合作 2012年6月,英國伯明翰大學工程和理學部莫塔斯·阿塔拉博士等一行5人來省工研院進行合作交流。雙方在鐳射快速成型、攪拌摩擦焊、金屬加工等領域進行了技術研討和交流。2012年10月,英國伯明翰大學副校長Richard Williams教授一行4人到訪省工研院,與省工研院簽署了開展全面科技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就進一步在新材料、先進製造、生物醫療、航空技術等開展多方面的科技合作達成了共識。2013年5月,省工研院相關研究所與伯明翰大學就先進表面技術、鐳射快速成型、攪拌摩擦焊、電火花加工等4個研究方向達成了具體合作協議,雙方正在合作開展一批産業共性關鍵技術的開發。下階段,雙方將3D鐳射列印技術、凈盡成型加工技術、儲氫材料技術等方面再開展具體項目合作。
與法國知名機構的科技合作 2012年2月,法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科技處白思和教授來省工研院訪問,就省工研院與法國研究機構的國際合作進行了深入的討論。2012年7月3日,“中法表面工程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省工研院隆重舉行,該聯合實驗室由法國貝爾福-蒙博裏亞科技大學材料、工藝及表面實驗室,省工研院表面工程實驗室和西安交通大學熱噴塗實驗室聯合組建。
擴大優勢技術及設備的輸出
礦産資源綜合利用作為省工研院的傳統優勢技術領域,“十二五”以來不斷強化國際合作與交流,鼓勵實驗室人員參加國際性學術活動,提高實驗室在本領域國際同行間的知名度,積極與國外相關科研機構與企業互訪,加強礦産資源綜合利用領域的密切合作,將鎢、稀土、鉭、鈮、鋯、鈦等稀有金屬分選技術以技術出口形式推廣至澳大利亞、加拿大、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南非、剛果(金)、摩洛哥等33個國家與地區。2011年以來該領域承擔的國外橫向課題經費總額達4000多萬元,較“十一五”時期的漲幅達十倍左右。
2014年,省工研院的高梯度磁選機成功打開美國和俄羅斯市場,出口美國MAGNETATION MINING LLC公司12台SSS-Ⅰ-3000高梯度磁選機、MINING RESOURCES LLC公司3台SSS-Ⅰ-3000高梯度磁選機和1台SSS-Ⅰ-2500高梯度磁選機俄羅斯Михайловсктй ГОК公司,實現銷售收入6000萬元,在設備大型化和國際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此外,通過省工研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技術援助以及新産品和先進工藝的應用,對巴基斯坦的甘蔗品種、田間管理、糖廠工藝和設備等都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實現了巴基斯坦甘蔗增産、增糖的目標,促進巴基斯坦國內經濟的發展;同時,通過品種和種質資源交換加速了省工研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育種進程,為推廣生物工程研究所的地膜、農藥、制糖助劑等産品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著力“引進來”,吸收優秀成果
項目合作是國際科技合作最常用的一種形式,但零散、短暫的項目合作難以帶來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必須建立戰略合作平臺開展長期的科技合作才能有效整合國際創新資源。
在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的過程中,省工研院緊密圍繞廣東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關鍵問題,充分吸納國際一流技術成果和智力資源,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開發出新技術,應用於國內重點行業的關鍵技術領域,著力提升廣東重點産業關鍵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進而輻射全國。
省工研院承擔的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新型熱噴塗技術合作研究與應用”,該項目通過引進德國GTV公司先進的低溫超音速火焰噴塗和三陽極電漿噴塗系統,結合省工研院在熱噴塗技術成果與國內廣闊的市場應用潛力,共同研究和開發先進的噴槍和噴塗工藝,完全消化吸收先進的噴塗系統和工藝,形成低成本工業實現無氧、低氧涂層完整技術,達到增強我國新型熱噴塗技術研究和應用的水準,促進我國熱噴塗技術的進步。
積極“走出去”,輸出自主技術
在“引進來”的同時,省工研院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開展技術援助、技術推廣、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的技術服務,提升了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及非洲國家相關行業的技術水準,同時為自身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的應用拓展了新的市場空間。
省工研院為澳大利亞Lynas難處理複雜稀有金屬礦開發的關鍵技術研究採用自製稀土捕收劑DQ及不脫泥浮選工藝將含泥高(-10μm含量大於40%)、有用礦物嵌布粒度微細的難選稀土回收率提高了12個百分點以上,應用於礦物分選工業現場的新工藝比國外多家機構提出的流程都簡單且高效。該工藝的成功實施為省工研院礦産資源綜合利用領域的海外拓展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