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新型城鎮化理念 瀋陽建設生態城市
- 發佈時間:2015-02-16 17:56:00 來源:瀋陽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城鎮化被列入黨和政府的長期發展戰略,城鎮化是指人口向城鎮集中的過程。這表現為:城鎮數目的增多和城市人口規模擴大。城鎮化深刻地改變人類社會的組織方式、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一直以來,城鎮化被世界公認為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已經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十八大為何還要再次重申呢?關鍵點在於我們要推進的是新型城鎮化道路。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産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徵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與生態城市建設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於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著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新型城鎮化的“新”就是要由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改變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使我們的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適宜人居之所。新型城鎮化的本質是用科學發展觀來統領城鎮化建設。生態宜居應該是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內涵。中國不能再走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式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道路。這一點黨和政府已經深刻認識到,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新時期重要戰略指導思想。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的核心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對當前面臨的突出矛盾的準確判斷,是對中國未來發展趨勢的科學定位。新型城鎮化的要求是不斷提升城鎮化建設的品質內涵。與傳統提法比較,新型城鎮化更強調內在品質的全面提升,也就是要推動城鎮化由偏重數量規模增加向注重品質內涵提升轉變。生態文明建設要將“尊重自然”的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黨和政府將生態文明建設置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對此,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發展之路不斷受到環境、資源的制約。由此,生態文明已經從理論探討轉化為國家戰略。
加強瀋陽生態城市建設的建議
第一,有完善的法律及管理體系。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以立法為先導,是創建生態城市、發展迴圈經濟的極為有效的舉措。歷史上很多城市化政策措施缺乏嚴密、科學的立法規制,實踐中帶來諸多問題。生態城市建設管理立法必須首先尊重生態學基本規律。當代的城市發展和環境立法理念不能單純局限於人類絕對中心主義思想,人也是生態的一部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一點已經獲得全面的共識。瀋陽市作為轉型中的老工業基地,在創建綠色樣板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迴圈經濟中,亟待出臺相對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有關綠色政府創建的法律法規體系,提供強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第二,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迴圈經濟理念的提出並被各方面普遍接受,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條新的探索途徑。黨的十六大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確立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即“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迴圈經濟成為新時代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尤其針對瀋陽等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大背景,更有現實意義。迴圈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在生態系統中,經濟活動超過資源承載能力的迴圈是惡性迴圈,會造成生態系統退化;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迴圈,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瀋陽市擬創建的環境建設樣板城是具有高標準、新內涵的新型綠色城市。環境建設樣板城的內涵不僅局限于生態環境建設,更主要的是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迴圈經濟可持續發展道路。環境建設樣板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社會形態;是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表現形式;是自然與社會高度和諧發展的産物。
第三,鼓勵廣泛的公眾參與。在國外成功的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政府都盡可能鼓勵廣泛的公眾參與,無論是規劃方案的制定、建設項目的實施,還是後續的監督監控,都有具體的措施保證群眾的廣泛參與。倡導並落實一個城市成為生態城市的基礎是對其市民進行環境教育,培養其環境責任感。美國生態學家雷吉斯特提出的生態城市建設的十項計劃中,第一項就是普及與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巴西的庫裏蒂巴市對此十分注重,兒童在學校受到與環境有關的教育,而一般市民則在免費環境大學接受與環境有關的教育。並且,國外生態城市建設的管理者都主動與市民一起進行規劃,有意與一些行動小組特別是與環境有關的小組合作,使他們在一些具體項目中成為合作夥伴;同時,又使他們保持自由,可以評價市政當局的某些決策。這種做法,在很多城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説,廣泛的公眾參與是國外生態城市建設得以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
第四,打造綠色政府。綠色政府目前在國內還沒有成型的實踐經驗,尚處於起步階段。綠色政府建設是一個涉及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技術的系統工程。對於綠色政府的認識,不能簡單將其理解為政府對環境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視。綠色政府的概念超越了政府傳統的污染治理和綠化生態建設的職能範疇,而是政府執政方式與執政理念的全方位轉變,是政府為了改變傳統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而進行的自我重塑。在這個意義上看,“綠色政府”是指實現政府管理的綠色轉型,將政府機構運作對環境産生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建立有效的法制保障,實現依法行政已經成為決定環境建設樣板城工作成敗的關鍵。服務行政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作就是從管制行政到服務行政的根本動力。服務行政要求改變過去政府管理上不規範、不完善的地方,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將主要精力放在改善宏觀經濟調控、規範市場、創造良好市場環境、提高公共服務水準和能力方面,使政府管理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
(作者單位:瀋陽大學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