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險理賠仍有遭“百般刁難”現象
- 發佈時間:2015-02-16 09:31:37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春節將至,很多車主將自駕車出遊或回家,因而節後保險公司將迎來理賠高峰,這又一次考驗險企理賠服務的時候到了。那麼,2014年的車險理賠服務品質如何?記者調查發現,在保險監管部門的推動下,近幾年,車險理賠難的問題得到了較大程度的解決。但部分地方對險企的服務測評工作有所鬆懈,很長時間不進行服務檢查,有些地方的測評工作有始無終。與此同時,車主對保險服務的要求也在提高,大部分地方出現測評指標向好,但投訴量也有增長的趨勢。而保險公司對多年不出險的客戶送點小禮品以留住他們,可在出險理賠時卻百般刁難的情況仍然存在,少數故意不賠的“毒瘤”仍然隱身在行業內,急需切除。
多地創新測評方法
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地方對當地財險公司的車險服務品質進行了測評,從目前已經公佈了2014年全年或者前3個季度結果的地方來看,縱向比較結果向好。
例如,2014年底,北京車險理賠測評指標結案週期為18.3天,比2013年同期縮短5.2天;結案率為88.5%,比2013年提高9個百分點。與2014年第三季度相比,結案週期、5000元以下非人傷案件結案週期、持證定損人員充足度三項指標繼續向好;結案率、承諾達成率兩項指標穩定在較高水準;投訴率有所提高。
從天津的情況來看,其2014年車險每千萬元保費車險理賠投訴量約為0.45件,比2013年同期的約1.1件明顯減少。車險結案率約為90.15%,比2013年同期的88.25%的結案率提高了1.9個百分點。案件處理完畢後賠款支付及時率微升。不過,從結案週期來看,其2014年的結案週期約為32.4天,比2013年的30.3天有所延長。
到截稿時止,除北京和天津之外的大部分地方尚未公佈2014年的全部測評結果。但各地在2014年通過各種形式的車險理賠服務檢查,尤其是現場模擬測評、表揚先進督促落後等方式,使得當地車險理賠服務有所改善。
在創新車險理賠服務測評方法上,多地有所行動。例如,吉林變集中測評為突擊測評,測評內容涵蓋車險理賠服務全流程,強化資訊披露,將測評結果向參評公司通報。上海則在評價標準方面,創新性地制定了地方版的機動車輛保險理賠服務標準,據此開展測評;在評價機構上引入第三方權威機構;在評價方法上,利用資訊平臺的海量數據來支援客觀指標的計算和分析等。青島在構建車險理賠服務評價體系外,還制定了車險理賠組織管理、資源配置、投訴處理等七個方面的行業參照標準,並連續3年召開車險理賠服務經驗與新技術應用交流會等。
此外,陜西、山東、廣東、重慶等地方也都對車險理賠服務進行了測評和結果公佈,並在車險理賠服務測評方面採取了一些新舉措,推動險企理賠品質上一個新臺階。
“百般刁難”仍然存在
儘管從行業層面來看,2014年的車險服務水準有所提高,但這並不意味著險企的服務都盡如人意。對多年不出險的客戶送點小禮品以留住他們,可在出險理賠時卻百般刁難的情況仍然存在。
回顧2014年車險理賠的窩心事兒,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是,某車主出險後保險公司先給出了一個定損價,此後又無故調低該價格,並且在當事車主出示物價部門的車損鑒定書後保險公司仍不肯按定損價格賠付。“這説明,車險理賠難的現象仍然存在。”一位長期受理車險案件的李律師表示。
可能由於職業關係,在李律師眼裏,車險理賠糾紛仍然很多,個中原因複雜,既有某些情況存在法律爭議的因素,也有部分保險公司服務跟不上,故意拒賠的因素。
車主陳先生向記者反映,他是某財險公司多年的老客戶,此前從未出險。但在2014年,他遭遇了一起事故,報案後保險公司認為不在理賠範圍內,而陳先生認為保險公司應該賠付。最後,陳先生只得認輸,轉投保到其他公司。對此,李律師表示,車險合同本身十分複雜,消費者和保險公司之間的爭議也有可能是險企在銷售時告知消費者“這也能陪”“那也能陪”,而實際出險後的情形卻相反,並且拿合同説事兒。因此,他認為,保險公司提高服務水準不只是在售後環節,而應從銷售源頭入手。同時,部分保險公司講服務往往只在“3·15”前後或者保險公眾宣傳日前後,應付特徵明顯。
從車險服務進行監管的角度看,記者調查發現,儘管很多地方都有測評,但測評內容不同,資訊公開程度差異較大,有的地方甚至放鬆了對車險服務的測評工作。記者看到,2010年~2012年,各地對推動車險服務水準提高做了不少工作,建立測評機制,有的採用現場測評和指標評價相結合等手段,但是部分地方的測評工作有始無終,沒有堅持下來,網上公開的資訊過時已久;有的地方雖然進行了測評,但並不將結果向社會公佈,其效果被打了折扣,也不能幫助消費者進行投保參考。
李律師表示,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日前公佈修訂版商業車險行業示範條款,嘗試解決車險理賠歷史中“無責不賠”和“高保低賠”的問題。他認為,修訂版條款正式實施後,車險理賠糾紛有可能下降。同時,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將使保險公司的産品創新具有更大空間,也更加考驗險企的理賠服務能力。為此,不僅保險公司必須牢牢樹立服務意識,保險監管部門也需要繼續加強監管,促進資訊公開透明,提高行業的服務水準,真正讓消費者受益。
(據《證券日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