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想玩期權?小心一夜白了頭

  • 發佈時間:2015-02-10 01:34:00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孫春祥

  與股指期貨剛推出時不一樣,上證50ETF期權作為國內資本市場的又一個衍生品小鮮肉,沒有上來就宰股民一刀,而是非常客氣地給廣大股民分了點糖吃。至於吃過這塊糖後,接下來扔過來的“禮物”是苦是甜,那還要看造化。

  説起50ETF期權,有部分投資者抱怨監管層設定的門檻太高,除了資金門檻外,還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和資格審查,使得個人與機構參與的機會不對等,進一步造成散戶的弱勢地位。這話理論上有道理,但卻沒有理解監管層的良苦用心。

  在市場中,任何産品的交易,理論上都不應該設定歧視。設計者可以設定最小交易單位,只要交易者資金能夠超越這個門檻,就應該有交易的資格。例如在菜市場,你只要有錢能交得起攤位費,有進貨的本錢,不管是洋蔥、馬鈴薯還是白菜、茄子,你都可以賣,消費者有錢就可以買。以此類推,服裝市場、五金建材、傢具家電……漫天要價、就地還錢,這是古已有之的市場規矩,與現代市場經濟精神一脈相承。

  然而,我們不能將這种經驗簡單推廣至金融市場,因為金融産品本身就存在著知識門檻,尤其是複雜的衍生品,如果不是科班出身或受過專業培訓,一般人很難理解到位。拿50ETF期權來説,看漲看跌分別有買賣兩個策略,這就是四個策略,如果再加上配合現貨市場的對衝或者套利,那交易策略則可以衍生出若干種。如果連你要買賣的東西是什麼都不明白,你硬要去參與,後果可想而知。

  有些人會説,“懂不懂是我的事,準不準是你的事,你憑什麼對我進行有罪推定?我自己吃幾兩幹飯我自己知道。”話是這麼説,但經驗表明,金融市場投資者大多存在高估自己能力的傾向,尤其是風險偏好比較激進的人,很容易把自己往難以承受的風險中推。要知道,金融衍生品往往因為有著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杠桿,其風險遠非股票市場的“套牢”所能比,對於沒有自控力的人來講,一夜之間爆倉出局是很正常的事情。要是等到出局了之後再來怪監管層沒有好好把關,就是愁白了頭,也沒人給你悔過的機會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