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鄂爾多斯瞄準“綠色大市”目標

  • 發佈時間:2015-02-09 05:26:4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記者陳力報道:在毛烏素沙地深處,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牧民烏都用一望無際的沙柳做了牧場地標。2014年,在鄂爾多斯通過“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核查驗收時,烏都依靠種植沙柳、平茬沙柳、售賣柳條的林業收入已超過牧業收入。“隨著我家生態資産增速趕過牲畜頭數增速,毛烏素從我的生活裏消失了。”烏都説。

  作為全國4大沙地之一,毛烏素沙地橫跨內蒙古、陜西和寧夏,其中在鄂爾多斯境內面積達4000多萬畝,10多年前還是一片不毛之地。鄂爾多斯在沙地治理中,打造以農田草牧場防護為中心的一家一戶“莊園生態堡壘”,拍賣“五荒”促進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産要素逐步向生態治理聚集,扶持沙産業龍頭企業逆向拉動,培育以沙柳為主的人造板、造紙和生物質發電産業集群,在毛烏素沙地形成了沙漠增綠、牧民增收、企業增效的良性迴圈。目前,毛烏素沙地治理率達70%,治理區域內林草平均覆蓋度達到75%以上。“毛烏素綠色傳奇”成了鄂爾多斯最大限度增加生態資産的一個生動縮影。

  鄂爾多斯一直把生態建設作為重要的基本建設來抓,瞄準“綠色大市”目標,要求生態建設“超常規”,讓生態資産增速緊追地區生産總值增速。

  根據不同區域的地質條件和植被狀況,鄂爾多斯市委、市政府規劃確定了佔總面積12.1%的優化開發區、36.8%的限制開發區和51.1%的禁止開發區。短短幾年間,轉移農村牧區人口近40萬,完成人口整體退出自然恢復區2萬平方公里,使不堪重負的植被得以休養生息。在生態建設中,他們轉變生産方式,大力營造沙柳、楊柴等鄉土灌木樹種,形成了豐富的飼草料資源,實現林牧互補,成功解決了林牧矛盾這一國際性難題,極大地推動了農牧産業結構調整和農牧民增收。

  目前,鄂爾多斯生態資産進入穩定增長的快車道。截至2014年底,全市森林資源面積達到3362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0年前的12.6%提高到25.8%,農牧民來自林業的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2600元。

鄂爾多斯(600295)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