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王金燕:用農業科技帶領移民村沙地“掘金”

  • 發佈時間:2014-11-30 14:35:4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銀川11月30日電(任瑋、靳赫)在寧夏,人們習慣把整體搬遷的村莊叫吊莊,意為吊來的村莊。在寧夏所有的移民吊莊中,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的吊莊遠近聞名——曾經窮困落後的移民村利用農業科技從荒沙地裏“掘金”,成為現代農業示範區,移民靠種瓜、種菜實現了收入翻倍增長。提起這巨大的變化,不少移民感慨:“沒有王金燕,這些想都不敢想。”

  王金燕是銀川市金鳳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説起“掘金”之路,走起來可謂步步艱難。曾經的良田鎮出了名的窮,為了生計,一些年輕人把從市區偷來的自行車埋在沙堆裏,過些天再挖出來賣掉。移民搬來後,安置區雖有水澆地,但多是從荒沙地裏新開墾出來的,種植條件並不好。加之過去在山區種地基本是靠天吃飯,沒什麼技術可言,移民對搬遷後的生活一籌莫展。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王金燕響應政府號召來到良田鎮,成為寧夏基層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改革後第一個紮根基層推廣技術的農技人員。2007年,王金燕貸款承包了600畝沙地,創建蔬菜專業合作社,並示範種植無籽西瓜。當年8月,西瓜一上市就賣了個好價錢,周邊農民受到觸動,紛紛學習王金燕的技術種植西瓜,當地瓜地面積很快突破1000畝,荒沙地轉眼間變成一片片綠油油的瓜田。

  眼看自己掌握的技術帶給農民致富的希望,王金燕充滿了喜悅和憧憬,也感到了重重壓力。除了要挑戰惡劣的種植環境,她還要面對來自周圍人的不理解。“我性格比較急,看不慣一些人出工不出力,剛開始還為此和一些農戶吵過架。有些同行覺得我愛出風頭,打破了農技人員相對安逸的工作狀態,背地裏説什麼話的都有。”王金燕回憶説,正當她工作打開局面的第二年,由於一場突如其來的降溫,當年種植的洋蔥大面積受損,她背上了高額債務,常常整晚失眠,還因壓力過大患上了突發性耳聾。

  為了償還債務,繼續帶領農民致富,王金燕將自己科技示範場裏的土地全部流轉出去,並四處籌錢,于2009年再次流轉180多畝荒沙地,建設了“金鳳區荒沙地節水生態農業示範園”,開始整地搭棚,種植拱棚瓜菜,每天早出晚歸,淩晨三四點回家是常事。“她是一個實干家,腦子活,辦法多,做起事來不怕苦不怕累,果敢有擔當,我們都服她”。示範園的技術人員王平説。

  辛勤付出終有回報。由於技術得當,示範園克服了種植條件的制約,種出的瓜菜逐漸受到了市場的認可。隨後,王金燕又建立了設施園藝核心示範區,開辦了“田間學校”“田間市場”,註冊認證了綠色瓜菜品牌,她示範推廣的沙地設施瓜菜産業和露地經濟作物種植也成了移民增收的支柱産業和獲取勞務工資性收入的主要途徑。

  在王金燕的帶動下,原先一片荒沙的良田鎮移民安置區現在甚至已無荒地可用。在自家的試驗田裏,王金燕也把能試種的作物試了個遍。當地設施農業初具規模後,王金燕的工作重心隨之轉移到了技術培訓和種苗提供上。

  截至目前,她已為周邊農民提供種苗30余萬株,培訓農民2000余人次。在推廣農技的過程中,王金燕搭建起一個“講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幫著農民富”的服務平臺,並形成了“生産供應——技術服務——示範培訓——産品配送銷”四位一體的服務格局。

  記者採訪了解到,如今當地農民的年每人平均純收入相較2007年增加了四倍。“這些年裏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戶秦賽香告訴記者,他們打心眼裏感激這個用農業科技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領路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