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如何理解“糧食進口依存度高”?

  • 發佈時間:2015-02-05 19:29:3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程亞麗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際商報:近幾年,我國糧食産量均保持快速增長,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糧食的進口依存度過去10年間卻從6.2%增長到12.9%。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趙玉敏:進口依存度的提高並不足懼,因為它沒有高到一個不能接受的程度。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只有做到統籌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糧食安全才能得到根本保障。發展進出口貿易、支援農業引資和“走出去”都是增強糧食安全的主要舉措。即便“走出去”開發境外農業最終並非以成果運回國內為目標,但通過提高境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生産力,提高世界農業資源的有效利用水準,有利於所在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有利於提高世界農産品市場的供給能力,從而也有利於中國自身的糧食安全。

  姜楠:近年來,我國糧食進口量增勢明顯,並且主要糧食産品全部凈進口,但是我國的糧食産品範圍較廣,不僅包括穀物産品,而且包括豆類、薯類等。如果單從穀物範圍考量,我國穀物産品進口規模不大,穀物仍保持很高的自給水準。但大豆的大量進口確實對國內産業造成了不利影響和潛在風險。由於實行3%的單一關稅,大豆的大量進口對國內趨勢價格造成過度抑制,生産效益受到嚴重影響,大豆與稻穀、玉米的收益比發生逆轉,産業發展缺乏動力,大豆種植面積和産量都出現了萎縮。

  翁鳴: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大豆的自給率約為16.16%,這不是連年豐收就能解決的問題。國內外價差較大是進口的依存度高企的直接原因,也是我國農業發展水準與農業發達國家形成巨大差距的主要表現。這些差距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每人平均農業資源先天不足、農業生産成本和農産品價格近十年來增長速度過快、農産品出口品質有待提高、農業生産組織形式仍然落後等。因此,個人認為,深化我國農業改革開放首先要放眼世界,從世界農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尤其是從國際農産品市場的變化來審視中國農業的政策和農業競爭力。

  伍振軍:提升農業對外開放水準要上升為國家戰略,因為中國的大豆和穀物進口量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中國的耕地資源和水資源都不足以滿足國內農産品的需求。

  從未來的資源配置看,如果僅是個別産業受到進口衝擊,還可以通過調整結構來減緩其實質性影響,但在大宗農産品全面凈進口的背景下,農業結構調整餘地有限,這將給我國農業産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張海森:糧食進口依存度提高是由國內外糧食資源條件和利用效率決定的,糧食安全水準不僅從數量和品質上的供求平衡方面來考慮,更應該從糧食産業鏈和價值鏈角度來考慮。糧食的生産、加工、運輸、配送以及相關的信貸等都是決定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要環節。一個環節出問題,就會影響整個供求,因此需要特別給予重視。

  毛學峰:我國産量快速增長的糧食種類主要指玉米,而口糧增長極其有限。以小麥為例,2003年之後呈現恢復性增長,但直至2012年也沒有超過1997年産量水準。

  糧食進口依存度下降主要來源於把大豆納入到糧食統計範圍裏,如果不包括7000萬噸大豆進口,穀物進口量基本不足2000萬噸。談不上進口衝擊,更多是利用進口來緩解國內的水資源、土地資源的約束,更談不上對糧食進口渠道有多大影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