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乾旱對中國糧食進口形勢影響有限

  • 發佈時間:2014-08-12 21:08:5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合肥8月12日電(記者蔡敏)35歲的安徽亳州種糧大戶師曉光站在久盼了兩個月的大雨下,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節氣過了,眼下再怎麼灌溉,玉米、大豆減産的大勢已定。”師曉光招呼著種植工人們鋤草、打藥,希望能盡一切力量彌補損失。

  在亳州市譙城區大楊鎮師店村,遠近聞名的農業能手師曉光承包了1300多畝土地。然而,今夏的旱情讓他的收成堪憂。“大片玉米不出穗,或穗子小得可憐。1000畝玉米地估計至少絕收30%。”他説。

  中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今夏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湖北、陜西等12個省區均出現不同程度旱情。中國海關總署上週五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中國累計進口穀物和穀物粉1134萬噸,較去年同期增80.7%。

  大面積乾旱,尤其是一些糧食主産區遭受嚴重乾旱,會不會加劇中國糧食進口激增壓力,引發社會極大關注。

  秋糧佔中國全年糧食産量的70%。據了解,此輪旱情正值黃淮、華北、西北大部分玉米處於喇叭口期,水稻處於孕穗期,農作物生長髮育快,需水量大,旱情已造成局部地區作物生育進程受阻。

  河南省糧食産量佔全國産量的十分之一。根據河南省農業部門提供的數據,七月中下旬,河南受旱面積以每天160萬畝的速度遞增,這些受旱面積中,四分之一為重旱面積——這些田地即便迎來充裕降雨,也基本屬於絕收狀態。

  在另一個全國重要商品糧基地吉林省,十個産糧大縣降水量創1951年以來最少,旱情嚴重,部分地塊甚至絕收。

  但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依據諸多因素判斷,今夏旱情對下一步中國糧食進口形勢影響有限,市場不必過於擔憂。

  他指出,首先,中國每一年都會出現不同程度旱情,從全國範圍來看,今年不是旱情最嚴重的年份,對於全國16億畝糧食種植面積來説,重旱地區佔比不大。而且南方非災地區秋糧主要作物水稻的長勢較好。如果應對得當,全年秋糧依然豐收有望。

  農業部統計顯示,今年秋糧播種面積增加600多萬畝,加上高産作物的面積增加,粗略估算僅此即可增産數十億斤左右。

  “第二,一些旱情嚴重的地區主要作物為玉米,而中國玉米庫存充裕。從目前來看,即便今年全國玉米不能增産,也基本能夠保證市場需求。”李國祥説。

  剛剛喜獲豐收的夏糧為中國保障糧食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夏糧總産量13660萬噸,比上年增加475萬噸,增長3.6%。

  “國際市場價格大大低於國內市場價格,是中國穀物進口大幅增長的一大主要原因,而不是説我們糧食缺口大了才猛然增加進口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糧食貿易問題研究員程國強説。

  從2010年起,中國糧食價格全面高於國際市場離岸價,為降低成本,中國一些企業加大了糧食進口量。

  仔細分析進口穀物的增長情況,大量比國內價格低的大麥、高梁進口用於飼料加工。隨著中國人生活水準的提高,近年來從國外適量進口“強筋、弱筋”小麥來滿足加工麵包、蛋糕和高品質食品的需求也明顯高漲。

  一邊是進口量擴大,一邊是國內庫存消化不了。農業專家們指出,這是中國糧食安全面臨的新形勢。要破解這種困局亟待調整糧食收儲政策,理順糧食價格機制。

  “具體來説,就是要形成糧食價格由市場決定的機制,促進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平衡。國家不再干預糧食價格,而是逐步建立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在糧食市場價格過高時補貼低收入消費者,在糧食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時按差價補貼生産者,切實保證農民收益。”程國強説。

  他介紹,中國已經有一些地方試點大豆、棉花的價格和補貼新機制。條件成熟時會逐漸擴大改革範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