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佛山:“外延農業”架起扶貧橋梁

  • 發佈時間:2015-01-31 08:31:3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付偉鄭可歡通訊員王志容

  每天早上,廣東省雲浮市新興縣天堂鎮蔬菜儲運交易中心都人聲鼎沸。運送苦瓜、豆角、芥菜等的車輛穿梭不斷,和前來交貨的農戶交織在一起,場面好不熱鬧。在這裡,每天發運的蔬菜超過1萬斤。然而,就在一年以前,該交易中心所在的龍坪村,還是省定貧困村,貧困戶一度佔到全村總戶數的八分之一左右。龍坪村曾經貧困的局面,因為扶貧開發工作的開展而出現了轉機。

  2013年,廣東省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按照統一部署,佛山市對口幫扶雲浮市。佛山是我國重要的花卉和淡水魚生産流通基地,農地産出率畝均2.2萬元,位居廣東首位,技術、市場優勢突出。而雲浮同樣是廣東重要的農産品生産基地,生態優勢突出。農業,成為兩地對口扶貧在産業領域的橋梁。將佛山優質的農業産業模式“嫁接”到土地、勞動力資源優勢明顯的雲浮,成為了順理成章的選擇。

  2013年底至今,佛山將農業産業幫扶工作納入全市對口幫扶工作“一盤棋”中優先考慮,逐步探索出一整套以“點面結合、優勢互補”為主要特色的幫扶經驗,構建了産業對接與合作共贏的新機制,農産品領域形成了“雲浮産、佛山銷”的基本格局。鼓了雲浮農民的“錢袋子”,滿了佛山市民的“菜籃子”,成為雙方合作“雙贏”的生動寫照。

  點上示範,幫扶項目接地氣

  在龍坪村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村民們正忙碌地晾曬梅菜幹。“今冬種的梅菜和芥菜都開始收購了,價格很不錯。”龍坪村黨支部書記王培坤告訴記者,芥菜能賣到0.5元/斤,而去年價格只有0.3元/斤左右,0.2元/斤的差價讓龍坪村村民今年單芥菜一項就可以增收48萬元。

  “(價錢上去)多虧了鴻麗公司。”王培坤説,2014年,幫扶單位幫助龍坪村成功牽線佛山市高明區鴻麗蔬菜種植有限公司。鴻麗公司在龍坪村設立了佔地500多畝的蔬菜種植基地,實現産銷銜接,並帶動周邊村民種植1000多畝。

  村民收益的提高,主要源於鴻麗公司高於市場平均水準的收購價格。而在公司總經理梁慶權眼中,這並不是一樁虧本的買賣。“村民看中的是我們的銷售渠道,我們看重的是當地良好的生態環境。”他告訴記者,“隨著生活水準提高,市民對蔬菜品質要求也提高了,雲浮自然環境好,所産蔬菜很受市場歡迎。”鴻麗公司在高明區有40多家直銷店,每天從天堂鎮收購的蔬菜全部發往那裏。即便這樣,仍然供不應求。“我們提供種子技術和種植規程給農戶,這樣標準化生産出來的蔬菜,即便收購價高於市場價,對於企業來説,還是有利潤的。”梁慶權説。

  “在産業扶貧的項目選擇上,一定要接地氣。”佛山市農業局駐龍坪村幫扶幹部張偉表示,“地氣”中包括村民的意願、市場的需求和幫扶單位可以利用的資源,“龍坪村種植蔬菜原本就有基礎,引進企業不採取行政命令方式,而是充分遵循市場規律,既立足企業業務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滿足農戶渴望增收的強烈願望,彼此實現雙贏。”

  面上推進,産銷銜接享雙贏

  除了像龍坪村蔬菜基地這樣的農産業幫扶“支點”,佛山市還注重以宏觀思維和戰略眼光,推動兩市在現代農業建設等領域實現全方位無縫對接。

  按照廣東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經濟,走産業園區發展的路子”的要求,佛山和雲浮兩地農業部門確定了6大幫扶領域,包括産業基地、産銷對接、農業科技、農産品監管體系、扶貧開發、招商引資。對口幫扶,既滿足了佛山發展農業總部經濟以及蔬菜、花卉苗木産業外延發展的現實需求,也推動雲浮農業從柑橘、水稻種植等傳統産業為主向優質蔬菜、花卉苗木産業儘快實現轉型升級,使兩市農業産業水準同步提升。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佛山、雲浮農業産業對接機制基本成型。佛山相關部門多次組織當地農業企業前往雲浮考察,促進了一系列農業項目在雲浮落地開花。

  雲浮羅定海惠生態農業觀光示範園便是佛山對口幫扶雲浮的首個農業産業扶貧重大投資項目。2014年3月,佛山、雲浮兩市聯合舉辦雲浮農業投資環境推介會,兩地農業企業簽訂了涵蓋蔬菜、畜牧、農産品流通等22個對口幫扶項目,海惠生態農業觀光示範園就是其中一個。該示範園從項目意向達成到進駐基地生産,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

  “多虧了兩地政府協調,我們在土地流轉和用水用電方面才能夠這麼順利,使項目儘快開工。”海惠生態農業觀光示範園投資方、佛山好來客食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14年7月,示範園種植的第一批蔬菜上市。規劃3000畝的生態園目前已經建設了500畝蔬菜生産基地,每天都産出數噸蔬菜供應佛山市場,並“返聘”一些符合條件的農戶前來務工,其中有不少是貧困戶。“一對夫妻在我們這當‘農業工人’,一個月能有一萬塊錢收入。”這位負責人表示。

  在對口幫扶工作中,佛山有意識地將被幫扶地區的農業定位為本地現代農業的自然延展,創造了“幫扶地區産、佛山市場銷”的産銷聯動合作經營模式,結合“菜籃子”工程,著力在幫扶地區打造一批佛山外延農業基地。2014年10月,佛山認定第二批10個以上的市級“菜籃子”基地,認定標準對市內基地、外延基地一視同仁,每個被認定的市級“菜籃子”基地都能獲30萬~40萬元的資金扶持。

  目前,佛山市對口幫扶地區已經引入69家各類農業龍頭企業,規劃了230個産業項目,其中有水果種植、蔬菜種植、花卉種植、禽畜養殖等38個重點項目,形成了“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格局,由點連線、由線成面的規模效應正在逐漸顯現出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