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貴州馬鈴薯“變形計”
- 發佈時間:2015-01-27 03:32:20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劉久鋒
“別拿馬鈴薯不當乾糧。”農業部科技創新引領馬鈴薯主糧化發展的舉措,預示著小馬鈴薯要躋身主糧隊伍。作為全國馬鈴薯主産省之一的貴州,面對這一利好消息,該如何應對?馬鈴薯産業發展的方向在哪?
把馬鈴薯當主糧早已不是新鮮事
在貴州,關於馬鈴薯主糧化的話題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貴州歷年來都狠抓馬鈴薯産業,將馬鈴薯與水稻、小麥、玉米並列作為主要糧食作物予以重視。
貴州省農委總農藝師黃俊明説,全省88個縣市都有馬鈴薯種植,其中42個縣市被農業部列為全國馬鈴薯優勢産區。在提高貴州數百萬畝“望天收”的中低産田的産量上,馬鈴薯可謂是功不可沒。
在威寧縣,過去是“貧困代號”的馬鈴薯,如今已佔據農民收入的半邊天。而該縣馬鈴薯的對外“擴張”也在日益擴大,全國半數以上省份的馬鈴薯市場都有威寧馬鈴薯的身影。
“我家去年種了2畝馬鈴薯,産量8000多斤,純收入7000多元。”種植戶馬紅山説,種馬鈴薯解決了增收大難題。而對於貴州許多地方的農民而言,種植馬鈴薯已成為當地産業致富、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
科技支撐是主糧化的重要保障
為了更好地適應馬鈴薯主糧化發展,貴州不僅僅在面積上給予充分保證,還將在科技支撐和産業拓展上下功夫。
近年來,貴州省一直堅持把馬鈴薯産業研究放在首位,以科研機構為依託,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為載體,通過現代科學技術,在種質資源收集利用和種植技術推廣方面初見成效。
在距貴陽市中心12公里左右的貴州省扶貧生物技術基地,記者看到,幾十個單體大棚整齊排列,現代智慧溫室裏種著馬鈴薯原原種,高標準自動噴灌防蟲大棚內高科技自動化設備全覆蓋。基地負責人宋耀説,他們採用先進的脫毒馬鈴薯生産技術,成功引進培育不同用途、不同成熟期的優質馬鈴薯品種,實現脫毒馬鈴薯、脫毒薯、微型薯週年生産。
據了解,該基地現已形成年組培苗1500-1800萬株,年産脫毒馬鈴薯微型薯2000-2500萬粒的生産規模。
精深加工成馬鈴薯主糧化的必然選擇
馬鈴薯大省的貴州在馬鈴薯主糧化的道路上還要克服不少困難。數據顯示:貴州2014年馬鈴薯加工率只有1.38%。也就是説,貴州每100個洋芋進行食品加工的不到兩個,絕大多數都作為鮮薯低價外售。貴州洋芋顯然還有更廣闊的發展天地,其中,用貴州洋芋製成的主食製品和休閒品更顛覆了人們對洋芋的認知。
作為貴州馬鈴薯種植大縣的納雍,無論從種植歷史、品種改良,還是對馬鈴薯的深加工方面,都有著豐富的經驗。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對於納雍來説,無疑是一個依託當地資源發展經濟的好機遇。
納雍縣農牧局負責人介紹,納雍每年種植的馬鈴薯在七八十萬畝左右,産量很大,近幾年來推廣的脫毒馬鈴薯、黑美人小烏馬鈴薯品種優良,所以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對於納雍縣是一大發展機遇。今後縣裏將在馬鈴薯深加工、形成産業鏈方面下功夫。同時,還將加大馬鈴薯種植規模,在未來的兩年,馬鈴薯種植面積要突破100萬畝。
據了解,目前,納雍已有一家馬鈴薯深加工企業,即坐落于經濟開發區內的納雍思味特食品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以馬鈴薯澱粉為原材料,加工生産粉條、粉絲、粉餅等産品。蔡華表示,僅此一家馬鈴薯深加工企業是遠遠不夠的,今後還要繼續引進相關加工企業,同時也要開發當地馬鈴薯特色産品,如現在農家人自己製作的馬鈴薯片,也可以打造成農産品銷售出去。
黃俊明説。隨著城鎮化率快速提升,馬鈴薯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由於人們外食消費增加,採用方便化主食的趨勢明顯。同時,企業加工能力提升明顯,馬鈴薯有望從之前局限于特定地區、特定人群的特定口糧向主糧邁進。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