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揮別 高爾夫球場近黃昏

  • 發佈時間:2015-01-26 08:31:48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的高爾夫球場,正面臨著一場史無前例的清理整治運動。在今年6月30日前,全國所有的高爾夫球場的退出和整頓工作將徹底完成,這次整治也被業界稱為繼2004年之後的政策緊箍咒。

  2014年7月前後,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等中央11個部委聯合下發《關於落實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措施的通知》(發改社會[2014]1496號)。該文件明確,全國各地高爾夫球場按照取締、退出、撤銷、整改四類要求進行處理。與以往禁令不同的是,這次整改給出了一個明確的時間表。

  ■高原

  “富人的遊戲”:高爾夫球在華30年

  發端于蘇格蘭的高爾夫運動,于上世紀80年代被引進中國後,卻逐漸變成了“富人的遊戲”,成為一種身份象徵。

  而為了彰顯這種身份象徵,國內的高爾夫球場往往大多講究“貪大求全”,佔地規模很多都在1200畝以上。問題也就接踵而至,違規佔用土地甚至耕地,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水資源浪費嚴重……

  從1993年頒布第一道禁令,至今已先後有11道禁令出臺,但我國的高爾夫球場依然野蠻生長。“雖然規格越來越高,但中央的禁令方向還不是很清晰。”中國政法大學高爾夫規則與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劉守仁説,“沒有一項制度來明確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的界限。”

  直至目前,並沒有一個確切的官方統計數據來説明高爾夫球場的現狀。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根據最新的禁令,除了曾經在國土資源部登記在案的10家高爾夫球場外,從嚴格意義上説,其餘的都不屬於國家所規定的合規的球場。

  這意味著,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落到這些球場身上。而這並非危言聳聽,在剛剛過去的半年,高爾夫球場的“關閉潮”在北京、廣東、山東等地輪番上演,一場清理整頓高爾夫球場的大幕,在全國迅速拉開。

  問題之一:佔地困局

  一個高爾夫球場,動輒佔用上千畝地的面積,在土地資源緊張的國情下,禁令連年一道接一道,並不令人感到驚奇。

  曾經在北京某高爾夫球場管理層任職的王猛(化名)向記者坦言,在國際上,標準18洞高爾夫球場的球道總長度一般在5000米~7500米,洞間相距在100米~500米,佔地面積一般為1000畝左右;而在我國,為迎合客戶,高爾夫球場大多講究“貪大求全”,佔地規模很多都在1200畝以上。

  在通報的北京案例中,違法佔地900畝,其中基本農田828畝。此外,被通報的5家球場均非以高爾夫球場的名義建設,而是借用體育公園、生態園、農業示範園、生態度假村的名義,這實際上也是國內多數高爾夫球場所採取的方式。通報中稱,這5家球場均為全國高爾夫球場清理整治工作開展以來頂風新建、拒不停工的高爾夫球場。高爾夫球場的佔地問題不乏媒體關注,2011年,《中國青年報》曾根據公開資料對全國327個高爾夫球場進行了統計,發現總共佔用了我國64萬多畝土地,相當於此前一年全國批准建設用地726.75萬畝的8%。

  問題之二:水資源問題

  “不同於籃球、乒乓球等項目,高爾夫運動本身就是一項根植于大自然的戶外活動,因此這項運動的發展也一直在與環境相掛鉤,尤其是水資源。”

  曾經發起過“樂水行”等活動的環保NGO組織“志綠智”創始人張俊峰表示,高爾夫球場因佔地面積大,並且植被主要是禾草,其根系較高大植物不夠發達,保持水土能力較差,因此其灌溉往往需要巨大的用水量。

  2012年4月8日,環保組織自然之友曾發佈《北京高爾夫球場和奢侈性水消費》報告。報告主筆、中國林業編輯會員胡勘平曾舉了一個更為直觀的例子,按北京有70多家18洞標準高爾夫球場來算,一年的總耗水量就要達到近4000萬立方米,“這基本上和東城、崇文兩個區居民一年的用水量相當,居民一年的用水就這麼被打掉了”。

  除了灌溉用水之外,張俊峰介紹,為了增加運動的複雜性和難度,高爾夫球場往往設有沙坑,為保持沙坑清潔的洗沙用水也造成巨大的水資源浪費。張俊峰曾用一個高爾夫球場的用水量與同等面積耕地用來生産穀物的用水量做過對比,結果為前者是後者的46倍。

  針對高爾夫球場的用水問題,2014年5月北京將高爾夫球場納入特殊用水行業,水費由每噸4元漲至160元。

  問題之三:捆綁的利益

  根據朝向集團發佈的《中國高爾夫行業報告》顯示,全國高爾夫球場數量由2004年的178家增長至2013年的521家,我國高爾夫人口已突破百萬,核心人口也從30萬人發展到40多萬人。

  而近年來來自政府層面的禁令,雖然主要圍繞球場的用地問題,然而,禁令的輻射範圍卻影響到了整個高爾夫行業。例如,高爾夫項目企業所得稅的稅率達到25%,遠高於一般體育項目的稅率。

  行業數據顯示,一座18洞高爾夫球場的投資成本在1.5億元左右,每年的維護成本約為3000萬元。此外,新一屆中央政府推行的“八項規定”,對國企和政府官員的行為進行規範,直接導致了球場生意直線下降。

  “現在最好的時候,只有原來的40%。”北京一家高爾夫俱樂部高層對媒體表示,“現在算得上是最難的時候。”

  “就現在的狀況,這個數字對任何一家球場來説無異於天方夜譚。”有球場經理表示,“如果將高爾夫捆綁搞房地産,可以作為球場經營的利益平衡點甚至是利潤增長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房地産業和高爾夫球場在過去十幾年中迅速發展,二者之間密切的關係,讓來自國家層面的“規範”屢屢未能見效。“它與地方政府的政績掛鉤,因此,地方政府就是現如今高爾夫球場以各種非高爾夫名義出現的保護傘”。不過,這些捆綁的利益在今天遇到了障礙。“一直以來,高爾夫是一個伴生産業,到去年底,整改結束後將剝離房地産和招商引資,以獨立的姿態來面對社會,需要給社會一個獨立的表像。”長江商學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蔣德嵩表示,高爾夫行業到了該跳出來,重新審視公眾對高爾夫的需求是什麼的時候了。(原載《法治週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