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讓財政資金不再“沉睡”
- 發佈時間:2015-01-26 05:13:54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邊是不少地方財政“吃緊”,地方債規模高企不下,諸多領域缺錢喊“渴”,另一邊卻是大量資金趴在賬上“睡大覺”。這與部分預算編制存在盲目性、資金撥付進度不合理、財政專戶管理分散、資金運作效率低等體制機制有關。讓財政資金不再“沉睡”,必須抓住預算“龍頭”,靠完善制度發力
最近,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工作的通知》,首次全面系統部署進一步喚醒財政“沉睡”資金工作,獲得一片點讚。
去年以來,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擴大營改增“減收”、房地産相關稅收貢獻縮小以及去年同期收入基數高等影響,各級財政出現增速放緩。但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一邊是不少地方財政“吃緊”,地方債規模高企不下,諸多領域缺錢喊“渴”,另一邊卻是大量超出週轉需要的財政資金閒置,趴在賬上“睡大覺”,不能直達所需領域。據報道,根據央行資金資産負債表估算,這筆沉睡資金規模將近4萬億元。另據審計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3月底,審計署重點審計的9個省本級和9個市本級的財政存量資金達7673億元,其中近三成資金由於原定項目取消、不具備實施條件等原因,已無法按原用途使用。
大量資金趴在賬上“睡大覺”,與相關體制機制不健全脫不了干系。比如,部分預算編制存在盲目性。一些地方和部門揣著“先把錢弄到手再説”和“不花白不花”的心態,打著各種“旗號”要錢,至於真正幹什麼、配置多少財政資金合適,缺少科學論證。又如,資金撥付進度不合理。由於預算往往要到每年二、三月份才能確定,滯後於項目的實際支出,地方財政拿到錢時已到了下半年甚至年底,致使一些項目無法按時啟動;還有一種情況是某些項目本身需要幾年才能完成,但預算在一年中就安排下去了,這使得後幾年的資金留存下來。再比如,財政專戶管理分散、資金運作效率低。大量無須專項管理的資金設立了財政專戶,同一性質資金多頭或重復開設賬戶,令大量閒置資金無法得到靈活安排,結果造成“打醬油的錢不能用來買醋”的尷尬局面。
財政資金上連中央政策,下達百姓民生,中間關乎各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如果任憑大筆鈔票趴在賬上“打呼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就難以得到充分的財力支援,人民群眾就難以享受到分量十足的實惠,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
制度對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具有根本性。讓財政資金不再“沉睡”,必須抓住預算“龍頭”,靠完善制度發力。首先,預算編制要落小、落細、落實,資金撥付要快、要準、要因項目制宜。對跨年度的項目,應根據實際需求、遵循資金支出規律,編制一個比年度更長的滾動預算,項目進行到什麼程度,就安排多少資金。二要強化預算約束、堅持預算公開。財政專戶長期游離于公共預算收支口徑與公眾監督之外,為資金違規使用提供了便利,相關賬戶的管理亟待置於陽光之下,實行“收入一個籠子、預算一個盤子”。三要加強轉移支付結轉結余資金管理。目前,中央財政中約七成是用於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對其結轉結余資金明確回收統籌辦法並規範化、制度化,十分重要。
用更廣闊的眼光看,存量資金問題絕不只是財政體制問題,它還與相關地方、部門的工作作風、工作紀律,以及管理能力、管理水準等密切相關。嚴格落實中央要求,加強相關資金預算的科學化管理,以便及時讓沉睡的資金動起來是一個方面;加強統籌協調,抓住突出問題全面深化改革,莫讓“盤活”成常態,才是最終贏得這場“戰鬥”勝利的關鍵所在。對這個問題,急不得更等不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