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公益創業青年期待資金支援

  • 發佈時間:2015-01-26 05:14:0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近日舉行的青年恒好公益創業行動(2014)成果發佈會上,首個《中國青年公益創業報告》發佈。這份報告是由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等5所大學的教授及公益組織機構的相關專家組成的課題組,根據對國內144個公益創業項目的調查問卷,形成的我國首部青年公益創業報告。該報告主筆、湖南大學中國公益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忠表示,報告旨在總結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的現狀,有針對性地收集公益創業的問題,並研究相關解決方案,更好地扶持和鼓勵青年公益創業的發展。

  公益創業“挑戰自我”

  曹軍是一位視障者,他創辦的北京保益互動科技公司致力於“能讓手機説話”,可解決盲人無法通過觸屏打電話的問題,2014年,公司盈利還不到6800元。他告訴記者:“我多支撐一年,就能夠多解決3萬至5萬盲人的‘看見’問題。如果我多支撐5年,説不定就能夠再多解決100萬盲人同樣的問題。”

  談及公益,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忠偉感觸很深:“如果我們懂得自己做的事情是政府、企業、社會三方需求的事情,只有讓3個點交匯,能量才能夠徹底釋放出來。”KAB創業教育中國研究所所長、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李家華認為,青年公益創業的兩個難點亟待解決,即對社會問題的深度關注和公益創業者自身的難題。

  調查發現,在校大學生是我國開展公益創業活動最為活躍的群體。公益創業組織領導人或者創始人中的年齡主要集中在18歲至30歲,佔受訪者的88%。

  重在履行社會責任

  21歲的北回歸線愛心協會理事長王方圓曾去邊遠貧困地區給小朋友捐書包,但小朋友告訴他:“我們已經有8個書包了。”這讓他很感慨:留守兒童到底最需要什麼幫助?在了解邊遠地區兒童需求後,他和夥伴們在雲南和貴州的一些貧困地區建立了鄉村圖書館,給留守兒童帶來了閱讀的快樂。

  公益創業因雙重屬性,比一般創業要艱難得多。大部分公益創業組織的存在以社會使命為前提。在參與調查的144個公益創業項目中,有119個公益創業組織把社會使命或環境保護作為創業主題。72%的公益創業青年認為,與傳統的商業企業相比,公益創業組織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具有顯著優勢。

  調查發現,公益創業較為活躍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中城市,這一方面得益於這些城市的政府對公益創業的積極引導和扶持,提供政策和資金的支援;另一方面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水準有緊密關係,相應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

  期待專項教育和扶持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創業學院副院長鄧漢慧教授發現,我國青年公益創業中存在公益創業組織小微化、創業主體弱勢化、公益創業組織市場化運作效率低、可持續發展性不強等問題。

  在接受調查的公益創業組織中,43%的項目雖然已經啟動,但尚未註冊法人。公益創業組織普遍規模較小,啟動資金規模大部分都在10萬元以下,受訪的144個項目中,有113個的人員規模都在30人以下。

  公益創業青年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創業扶持?調研顯示,資金支援佔80%,公益孵化基地佔59%,稅費減免佔54%。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