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央財政將“扶貧扶弱”支援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 發佈時間:2015-01-22 09:00:29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在21日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中央財政下一步將加大支援力度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扶貧扶弱”,重點加大對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等地區傾斜;同時通過鼓勵政府購買、定項補助、項目補貼等方式引導積極支援社會力量興辦文化事業。

  趙路説,支援公共文化事業是公共財政的應盡職責,下一步,從財政部到地方各級財政部門將按照《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的要求,做好財政支援公共文化的相關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近年來,各級財政對文化事業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增速很快。2014年,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達2753億,比2011年增加了860億。其中,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給予了重點支援。“十二五”前四年(2011-2014年),中央財政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用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支出達到了705億。“但是,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需求相比,還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二是配合相關主管部門加快推進地方制定實施標準。趙路説,要加大投入力度,需要有一定的標準和依據。《意見》附件列了一個指導標準的目錄,這個指導標準是面向全國的,還不是落地標準,落地標準需要地方結合實際制定出臺,只有拿出實施標準才會給財政預算安排提出基本依據。

  三是要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公共文化投入的支出責任。因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遍佈全國城鄉,而且主要在基層,區縣以下的鄉鎮、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主要是在基層,上面涉及五級財政,怎麼安排預算?怎麼安排資金?怎麼能夠確保資金能夠落實?這就需要合理、科學地確定各級財政的支出責任。”趙路表示,財政部正在研究包括文化在內的中央與地方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從近年來支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具體實踐來看,已經採取了一些比較有效的措施,比如對西部地區公共文化方面的資金投入,中央和地方確定了八二分擔比例,中央財政拿得多一點;中部地區是五五開,各拿50%;東部省份主要是根據績效進行獎勵支援。

  四是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力度。我國幅員遼闊,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的水準差異比較大,所以,要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標準化、均等化,對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革命老區等欠發達地區需要上級政府多承擔支出責任,中央和省級財政應對這些地區加大轉移支付力度。現在中央財政對公共文化的轉移支付主要投入在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農村地區。公共財政重點要扶貧扶弱,為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兜底線、補短板”,雪中送炭。

  五是通過政策引導積極支援社會力量興辦文化事業。要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好,讓每一個公民都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權益,實現這個目標僅僅靠政府是不夠的,財政也不宜大包大攬,所以《意見》提出要支援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從財政部門來講,也要通過政府購買、定項補助、項目補貼等政策措施,引導支援社會力量興辦文化事業。“支援鼓勵社會力量發展公共文化事業,財政主要是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政府相關部門也要簡政放權,加強引導、制定制度,引入競爭。財政用於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要納入年度財政預算予以保障。”趙路表示。

  1月21日,國新辦舉行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情況發佈會。由協調組成員單位共同研究起草的《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由中辦、國辦正式近日下發。《意見》對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全面的制度設計,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