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50問(五)

  • 發佈時間:2015-01-20 10:2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1月1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作了全面部署。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小編了解,《意見》就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做了多方面部署,分為七大部分,分別是:一、總體要求;二、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三、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動力;四、加強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五、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融合;六、創新公共文化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七、加大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力度,共26條。在第一部分總體要求中,《意見》強調: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過程中應當堅持的五大原則——堅持正確導向,堅持政府主導,堅持社會參與,堅持共建共用,堅持改革創新。為詳細解讀《意見》背後的含義,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言之有范”學習小組推出《公共文化服務50問》,並授權中國經濟網文化産業頻道獨家發佈。本期為“融合創新篇”,剩餘部分也將陸續發佈。欲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賬號“中經文化産業”(微信號:cewenhua)。

  關鍵詞:文化科技

  問:如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科技創新?

  答:《意見》指出,要“加大文化科技創新力度,圍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大科技需求,發揮文化和科技相互促進的作用”。當今世界已進入資訊化、數字化時代,推動文化事業發展必須依靠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從關鍵技術、示範工程、基地建設、標準化創新等多個層面推進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發展。

  首先,科技研究與成果轉化相結合。支援公共文化機構、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合作開展各類關鍵技術研究,同時,實施一批公共文化服務科技創新應用示範項目,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其次,依靠文化科技創新工程帶動。結合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要求,將公共文化科技創新納入科技發展專項規劃,深入實施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

  再次,標準化促進科技創新。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科技標準規範,開展文化專用裝備、軟體、系統的研發應用。

  關鍵詞:數字化

  問:如何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

  答: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是當前數字化時代的必然要求,科技進步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了新的驅動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第一、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機構數字化建設。結合“寬頻中國”、“智慧城市”等國家重大資訊工程建設,通過國家網路建設、資訊化建設戰略的推進,促進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藝術館、數字文化館、數字農家書屋等等公共文化機構數字化建設。

  第二、推進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路建設。結合公共文化機構數字化建設,統籌實施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用、直播衛星廣播電視公共服務、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城鄉電子閱報屏建設等項目,構建打造全域化、標準統一、互聯互通的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在基層實現共建共用,解決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第三、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內容與産品數字化。通過文化産品數字化,增加公共文化服務內容的保存期和可獲取性,有效提高文化資源供給的速度和便利性。

  第四、提升公共數字文化資源供給和保護能力。科學規劃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建設,建設分佈式資源庫群,實現分佈在不同區域的海量公共文化資源的存儲、交換與整合。鼓勵各地整合中華優秀文化資源,開發特色數字文化産品,來提高資源供給能力。同時,通過數字版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實現公共數字文化資源有效保護。

  第五、重視大數據技術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應用。加強公共文化大數據採集、存儲和分析處理。加快推進數字文化資源在智慧社區中的應用,實現“一站式”服務。對公眾多元化的文化需求進行動態分析,針對公眾需求提供豐富的、個性化的公共文化産品,實現公共文化資源的有效供給。

  關鍵詞:現代傳播能力

  問: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傳播能力?

  答:把握新經濟、新媒介、新思維帶來的傳播新常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的現代傳播體系勢在必行。通過構建現代傳播體系,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共建共用,提升服務效能,實現服務傳播的創新性、開放性。

  一是創新傳播手段,擁抱網際網路思維,實現新舊媒體的融合傳播。把握傳播關係的變化和受眾個性化的資訊需求,掌握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空間地理資訊整合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應用,改變固定場所、封閉的文化服務傳播手段。進一步整合傳播媒介,打造全媒體傳播網路,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互聯互通。建立新型主流媒體和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充分實現不同媒介平台資源的共用。借助數字智慧終端、移動互聯,實現傳統媒體、網際網路、移動終端以及社交媒體等全方位發展,擁抱網際網路思維,建立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讓公共文化服務伴隨著智慧移動終端真正實現隨時服務、隨地享用。

  二是創新傳播內容,推動業態升級,實現內容創新。充分利用現代科技與傳播手段,推動內容和功能集約化、現代化。創新傳播內容,通過數字技術等對傳統的公共服務內容和資源進行改造升級,推進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的數字化保存和傳播,實現業態創新;通過現代傳播實現全業態內容的覆蓋,充分利用寬頻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廣播電視、衛星網路等現代傳輸渠道來拓寬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資源的傳播;通過現代傳播普及公共文化服務權責,廣泛宣傳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使全社會了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原則、內容、要點和創新之處,明確基本文化權益和服務標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引導文化類社會組織和文化志願服務規範、有序、健康發展。

  三是構建多元傳播主體,創新治理模式。現代傳播方式和傳播渠道具有互動性、參與性、體驗性、定制化的特點。在網際網路環境下,受眾講求的是去中心化、去傳統化、去權威化的網際網路精神。要積極面對資訊傳播格局的轉變,創新體制機制,構建公共文化服務的多元傳播主體格局,將社會力量引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的傳播體系,形成政府、個人、社會、市場的良性互動與平衡機制。堅持政府主導,確保傳播導向,實現主流渠道、民營企業、文化類單位、個人廣泛參與,多屏傳播、多終端接收,權威媒體與自媒體結合,非營利性與專業化經營相結合,社會管理與人文營造相結合,有效推動基層文化服務普惠大眾。

  四是注重傳播效能,推進雙向互動,完善考評機制。現代公共文化服務要走集約化、內涵式發展之路,對建設與管理效果提出了新的評估考核標準。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方式的雙向互動性,接觸規模和人群覆蓋的廣泛性,推動服務的普及率。推動內容和功能集約化,整合文化服務資源,以提升數字化、資訊化服務水準和整體效能,實現基層公共服務資源的共建共用;在重視均等化的基礎上,加強個性化的市場服務意識,注重地域性和多樣性問題,實現服務的精準推送、個性化服務,保障服務到達率;借助現代傳播渠道構建覆蓋廣泛的公共文化服務供需的互動反饋機制,通過網路便捷、快速、真實、直接地表達文化需求,形成政府與居民之間的良好互動,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簡便、透明和高效。

  關鍵詞:協調機制

  問:如何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的建立?

  答: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的建立,必須立足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際,完善黨委領導、政府管理、部門協同、權責明確、統籌推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管理制度。這就要求:

  第一、加強中央和省級黨委和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將其納入經濟社會建設發展的總體規劃,協調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領導、組織、執行、督察、考評、獎懲等一系列制度,列入政府績效考核和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體系中。

  第二、充分發揮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的重要作用。由文化部門牽頭,充分發揮政府各部門職能作用和資源優勢,加強頂層設計,協調推進制定統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專項規劃、標準以及重大政策。

  第三、完善現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管理機制。在規劃編制、政策銜接、標準制定和實施等方面加強統籌、整體設計、協調推進。並加大項目資源整合力度,對已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統一規劃,項目增量部分,在協調機制框架下予以安排。

  第四、地方各級政府要根據實際,建立相應的協調機制。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部門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社團組織和社會力量積極吸納的工作體系和工作格局,破除部門壁壘,逐步建立起統一、高效、制度化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統籌協調機制。

  關鍵詞:共建共用

  問:如何實現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共建共用?

  答:“堅持共建共用”是《意見》中的五個基本原則之一,是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的必然要求,主要從以下五方面著手:

  第一,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在制度上保障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共建共用。在頂層設計層面,立足實際,完善地方黨委領導、政府管理、部門協同、權責明確、統籌推進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管理制度。

  第二,通過項目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共建共用。通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共建共用。例如:可通過公共文化資源分類供給、數字博物館、數字圖書館系統平臺、海量分佈式數字資源庫群建設等項目實現資源的共建共用。

  第三,探索整合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的方式和途徑。鼓勵機構、企業、個人等社會力量投入公共文化服務事業,鼓勵和支援社會力量通過投資或捐助設施設備、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産品和服務等方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建立健全公開透明的社會捐贈管理制度。鼓勵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學校的各類文體設施向社會免費或優惠開放。

  第四,探索公共文化服務評估機制社會化。借助第三方機構參與,實現政府公共文化服務決策、資金投入、項目承辦的獨立考核評估,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文化治理模式。

  第五,建立區域公共文化服務合作共建共用機制。促進公共文化建設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通過設施援建、設備援助、人才共用、資源對接等方式建立區域公共文化服務合作共建共用機制。

  相關連結:50問第一篇:總體要求篇

  50問第二篇:均衡發展篇

  50問第三篇:增強動力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