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重拳破解生態農業困局

  • 發佈時間:2015-01-22 01:31:0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要點提示

  現代生態迴圈農業試點省重點工作(部分)

  治污攻堅全面完成禁養區養殖場關停搬遷,完成年出欄生豬30萬頭以上的畜牧主産縣(市、區)死亡動物無害化集中處理廠建設,並建立完善長效運作機制;2015年底,全面完成年存欄50頭以上畜禽養殖場(戶)污染治理和生態化提升,並進行達標驗收。

  肥藥控減到2017年,全省氮肥使用量比2013年減少6%;化學農藥使用量比2013年減少9%;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力爭達到90%以上。

  迴圈利用加大畜禽養殖排泄物、農作物秸稈、食用菌種植廢棄物,以及沼液、沼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力推廣廢棄物迴圈利用模式,加快推進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及無害化處置。壯大“三品一標”農産品總量和規模,到2017年,全省主要農産品“三品”認證面積比例達到50%以上。

  示範引領在湖州、衢州兩市和16個縣(市、區),打造全境域推進、全領域覆蓋的生態迴圈農業示範縣,構築縣域大迴圈;結合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生産功能區建設,建成110個現代生態迴圈農業示範區,形成園區中迴圈;培育1000個以上示範主體,形成一批生態農業主體小迴圈樣板;通過畜牧養殖場整治提升,建設1萬個以上生態牧場。

  農業是國家之本,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過於倚重資源消耗的發展路子已難以為繼。

  2014年12月23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列為2015年五項經濟工作主要任務之一,要求發展數量、品質並重,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現代農業。

  2015年1月6日“農業部浙江現代生態迴圈農業發展試點省建設”新聞發佈會舉行。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唐珂透露,農業部已與浙江省簽署了《共建現代生態迴圈農業試點省合作備忘錄》,浙江省政府也已公佈《關於加快發展現代生態迴圈農業的意見》。

  浙江成為我國第一個現代生態迴圈農業試點省,這也意味著我國重拳破解生態農業的困局。

   我國已建立2000多生態農業示範點

  據農業部公佈的數據,當前我國已有國家級生態農業示範縣100余個,帶動省級生態農業示範縣500多個,建成生態農業示範點2000多處,連續多年實施了10個迴圈農業示範市建設。

  唐珂説,近年來,各級農業部門不斷加大農業資源保護與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取得積極成效。一是農業環保和農村能源工作體系建設進入新階段。已建成由2個國家站、33個省級站、300多個地級站和1700多個縣級站組成的農業環保工作體系等,進行農業環境監測與管理、污染防治和農村能源生態建設等。二是耕地重金屬污染防治取得新突破。啟動全國農産品産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普查,建立監測預警機制,建設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示範區和開展禁止生産區劃分試點工作;印發了《稻田重金屬鎘污染防控技術指導意見》和《稻米鎘污染超標産區種植結構調整指導意見》;在湖南省長株潭地區170萬畝耕地實施重金屬污染修復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探索重金屬污染區綜合治理的技術模式和工作機制。

  儘管做了諸多努力,但我國“三農”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其中資源環境問題尤為突出。唐珂説,我國農業資源先天不足,地少水缺,耕地品質下降,生態系統退化,農業發展的資源約束日益趨緊;此外,農業生産方式粗放,投入品消耗過多,資源利用率不高,農業環境外源性污染和內源性污染並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徐小青對此表示贊同。他説,我國農業資源偏緊和生態環境惡化的制約日益突出,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業兼業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問題突出,“誰來種地”“如何種地”亟待破解。

  因此,唐珂等強調,必須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的生態迴圈農業。

  據《共同推進浙江現代生態迴圈農業發展試點省建設合作備忘錄》,未來3年(2015—2017)左右時間,浙江將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即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化肥、農藥施用總量減少,畜禽養殖糞便與死亡動物、農作物秸稈、農業投入品廢棄物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或無害化處理等,形成現代生態迴圈農業發展體系和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

  促一二三産業融合,提高農業附加值

  儘管我國是農業大國,但農業産業鏈條不完整、不銜接仍是軟肋,生産、加工、流通、消費脫節,市場競爭力不強。因此,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我國農業要由“生産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由單純在耕地上想辦法到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做文章,構建優勢區域佈局和專業生産格局,加快推進農牧結合等。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解釋説,我國農業不應再局限于“一産”,同時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互動,提高農業産值附加值。

  “會議提出的三産融合,凸顯未來我國農業産業發展的新方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説,一二三産業融合互動,農業由單純的農作物生産向農産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閒服務業等領域交融發展,産業鏈得以延伸,實現農業附加值的增加和農民的增收。

  “三産融合是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日本、南韓等東亞國家已探索出比較成熟的發展經驗,目前我國一些地區農業發展正在向這一階段靠近,這是我國邁向農業現代化、實現提質增效的新機遇。”李國祥説。

  正如李國祥所説的,這樣的政策導向在我國已有了初步實踐。記者實地採訪中發現,中國民營企業50強第16位的海亮集團投鉅資做生態農業。一開始選擇的就是農業全産業鏈,即“囊括了從選種、種養、加工、儲運乃至專賣店等終端銷售的垂直一體化系統”。不是委託第三方的訂單式,而是下設“明康匯”品牌的産業鏈內全部自營,“通過對所有環節全部予以把控,以避免系統和割裂性風險”,為真正意義上的一二三産業融合的全産業鏈。

  引導新技術新成果的“落地”

  提升農業的競爭力,發展生態農業,還必須注重農業科學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唐珂説,科技是現代農業的根本出路。去年農業部重點在全國範圍內抓了100個農業科技創新與整合示範基地建設。農業部正在創設一套有效政策,引導新技術新成果在發展生態農業等方面“落地”。

  “今年我們要重點抓農業技術轉移服務中心、農業科技服務雲平臺建設,也就是運用資訊化的手段把先進的農業技術、農技推廣與新型職業農民連為一體,使新技術新成果能夠落地。”唐珂説。

  明康匯生態農業研究院院長、首席科學家張興平博士説,“強大的科學技術、專業團隊支援”是明康匯讓人“吃得放心”的八大措施之一。企業加強與中科院、江南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把所需技術引進、整合起來,應用在農業全産業鏈上。而另一“落地”資訊化科技成果是“堪稱國內最為詳盡的農産品全程追溯體系”。即通過物聯網視頻可實時看到各基地生産各環節;在專賣店,消費者一掃農産品上二維碼,就可知産品來自哪基地哪一地塊,生産中每次用藥品名、時間和安全間隔天數,土豬土雞品種、飼養天數等。

  資金是農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還提出,加大農業政策和資金投入力度,健全金融支農制度等。

  唐珂也表示,發展生態迴圈農業,農業部將從政策、資金、技術等各方面給予一系列支援。如安排中央財政生態農業等資金時給予傾斜,整合一定量的資金在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化肥減量、病蟲害綠色防治、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農藥推廣利用、秸稈資源化利用、農業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理等方面加大資金項目支援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