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農業走上生態路
- 發佈時間:2014-12-11 03:33:23 來源:浙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斯信忠 通訊員 朱小兵
本報訊 養殖場豬圈內地面架空,污水集中收集,實現雨污分流;1萬多立方米的沼氣池儲納豬尿、豬糞,發酵後的沼液無償送給周邊果園作肥料;近200畝的墨西哥狼牙草月消化吸收三到五噸沼液,而此草又是豬的好飼料,迴圈利用……地處臨海市白水洋鎮的台州春法畜牧有限公司負責人林春法對自家的生態養殖信心滿滿。
這是臨海市發展生態迴圈農業的一個實例。臨海以“五水共治”為載體,探索形成了“農牧對接”、“西蘭花廢棄物迴圈利用”等生態迴圈農業的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富越農莊的養豬場附近不再臭氣熏天,取而代之的是花卉飄香,果樹成林。園內幾百畝花果蔬菜生長所需的肥料,全部來自農莊內養豬場——糞液、污水經過厭氧發酵和沼氣處理後産生的沼渣。“這是採用‘零排放’發酵床技術的養殖模式。”臨海市畜牧獸醫局畜牧産業發展科科長金龍喜介紹説,利用生物有機肥,每畝每年可節約化肥成本300元,使果樹增産20%。類似的省(部)級畜牧生態規模養殖場(小區)在臨海已有30個,規模和數量居台州首位、全省前列。
臨海市烏峰葛根專業合作社的楊梅套種葛根項目,在白水洋鎮的200畝楊梅地裏套種2萬多株葛根,葛根通過深加工開發出一系列産品,由於葛根具有滋陰、潤腸等功效,市場供不應求,畝增收入5000多元,經濟效益顯著。目前,上盤、桃渚、杜橋等地60%以上農産品實現了精深加工,90%以上農作物廢棄物實現有效轉化利用,使農作物廢棄物普遍增值。
在小芝鎮岙坑村,地博苗木精品園區內綠意盎然,鬱鬱蔥蔥的各色樹苗,在特製的容器裏過行培植,長勢喜人。據地博苗木精品園區負責人周霈霖介紹,之前培植的優質苗木,專門購買外地泥炭作為基質,成本較高。從2012年開始,該區嘗試農業廢棄物迴圈利用,將原本爛在地裏的秸稈、苗木落葉等,經過養料添加,取代外地泥炭,成為新的低成本培育基質。
作為我國重要的冬春季西蘭花生産基地,臨海西蘭花佔全國西蘭花總量的20%。西蘭花采收後的約20萬噸廢莖葉,如今也不再為處理犯愁了。台州市天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西蘭花莖葉為原料,生産出了新型的植物性高蛋白飼料,廣泛應用於畜牧業,不但解決了種植大戶的後顧之憂,而且保護了環境。而臨海小芝鴕鳥養殖專業合作社則與臨海上盤西蘭花專業合作社,實行種養聯姻。西蘭花廢菜葉作為鴕鳥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的青飼料,鴕鳥糞便作為西蘭花每年種植的有機肥,既解決了西蘭花廢菜葉和鴕鳥糞便污染環境的問題,降低了生産成本,又提高了土地肥力和西蘭花、鴕鳥的品質,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