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懷柔鄉土“果專家”興業富民

  • 發佈時間:2015-01-09 03:32:1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溫來生劉振利

  控冠改形、疏花疏果、果實套袋、壁蜂授粉……這些以往屬於果樹專家的秘笈,如今已被京郊懷柔山區不少果農得心應手地使用。“這可都是林果鄉土‘果專家’的功勞!”説起這些“果專家”,橋梓鎮紅林村果農丁貴友樂在其中,“鄉土專家隨叫隨到。有了他們的指導,今年,我家光林果一項就收入了2萬多元!”

  林果是懷柔山區農民的當家産業,全區林果栽培面積36萬畝。然而,長期以來,由於技術、觀念等因素的制約,實際從事果品生産的果農不足一半,果品優質率下降,增收潛力難以發揮。為此,懷柔區啟動了“林果鄉土專家行動”,從當地村民中選拔培養出近百名有技術、懂管理、素質高的林果鄉土專家,組建了2支以鄉土專家為龍頭的林果技術服務隊,實現了跨鄉鎮、跨區縣服務,實現了可持續發展,以此帶動和促進了林果産業的發展和升級,逐漸把果樹變成農民的“搖錢樹”。

  以往,專家在城裏、果園在農村,短暫的科技下鄉難以滿足果農的實際需求。而鄉土專家不僅能隨時隨地提供技術指導,而且在果樹嫁接、改接、修剪、打藥、采收等農忙時節,還可以帶頭組織本地果農“搭幫互助”,輻射帶動果農1000多戶,引進太平果、尜尜棗、晚秋黃梨等新果品100余個,戶均年增收超過3000元。一些服務隊由於技術出眾,一傳十、十傳百,甚至實現了跨鄉鎮、跨區縣、跨省市的技術服務,平均每年可幫助農戶創收10多萬元。

  “咱們的果樹健壯、産量穩定、品質優質、客商青睞,這一切還要感謝咱的技術老師哩!”許多果農在享受豐産豐收的喜悅時,總不忘記手把手指導他們的林果專家常恩忠。老常掐指算了一下説:“一年我出診幾百次,生長季甚至一天出去三四次,諮詢電話不下300個,解決多少個果農技術問題記都記不清了。”

  這些鄉土專家採取分片集中、現場演示等形式,充分發揮“二傳手”的帶動作用,發展出了更多的“三傳手”、“四傳手”。目前,全區共有鄉土果品專家20名,其中2人獲得“北京市優秀鄉土專家”榮譽稱號,7人取得了“果樹高級工”等級證書,形成了技術部門、鄉土專家、技術服務隊“三位一體”的服務格局。這些“果專家”長年活躍在農家果園,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果樹“及時雨”。

  “聽咱鄉土專家講課,就是不一樣。許多經驗來自實踐,通俗易懂好掌握。”懷北鎮河防口村果農李仕金感嘆道,“土專家講課很有特點,把本來枯燥的技術知識與個人多年管理經驗相結合,難怪果農們越聽越帶勁!”

  而事實上,鄉土專家一點都不“土”。一些鄉土專家在當地本來就是“行家”,橋梓鎮蘇峪口村的李德昌師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承包了70畝棗園,在多年從事大棗生産中摸索出了一套適合當地品種“尜尜”棗的嫁接、整形、摘芯、環剝等完善的配套措施,尤其是由他嫁接的棗樹成活率達到98%以上,這是“城裏專家”無人企及的。而李師傅對於技術從不保守,任何來學習的果農他都傾囊相授。目前,他還在鎮棗業協會任職,在大棗銷售、採摘、新技術推廣應用等方面盡個人所能。

  “城裏專家遠水解不了近渴,鄉土專家紮根農村,解決了以往科技下鄉‘今天來、明天走’不能持續為果農服務的問題,並且服務隊實現了可持續地自我發展。”懷柔區園林綠化局林業站負責人説,2014年,林果鄉土專家深入果園現場組織培訓200多場(次),培訓果農3萬人(次),解決技術難題近千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