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常態點亮中國經濟

  • 發佈時間:2014-12-25 00:0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田俊榮 吳秋余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圖①:江蘇東海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種草莓。

  人民視覺

  圖②:某智慧手環眾籌成功。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攝

  圖③:快遞員李思遠和老爸相互加油鼓勁。

  人民視覺

  圖④:國産C919大型客機開始結構對接。

  人民視覺

  圖⑤:張北風電主題公園。

  新華社記者 李明放攝

  新常態 新答卷

  2014年即將逝去。當“新常態”成為年度熱詞時,人們發現,中國經濟的年度答卷其實很精彩:

  ——經濟中高速增長。

  不再一味地高速奔跑,中國經濟的步伐更穩健。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7.4%,市場預期全年經濟增長約7.4%。這一速度雖沒有過去兩位數增長那麼快,但適應了調整結構、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等方面的需要,仍處在合理區間,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依然一枝獨秀。並且,與過去比,增速雖有所回落,但由於經濟體量更為龐大,7%的GDP增量相當甚至高於過去10%的增量。

  ——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新常態,在很多人眼中意味著艱難轉型,然而,在重慶80後創業者周馮銳鋮看來卻是另一道風景:“我們主要針對辦公樓做節能改造。節能環保是結構調整的大方向,目前我們正在洽談的儲備客戶有10多家,市場前景很不錯!”

  前三季度,經濟結構正在發生積極變化: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超過投資約7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46.7%,自去年首次超過工業佔比後繼續攀升;高新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

  ——增長動力更為強勁。

  廣州市民李傑前不久買了一雙耐克運動鞋,他發現,這雙鞋的産地已不是熟悉的“中國製造”,而是“印尼製造”。

  近年來,受我國勞動力成本土地價格上升等影響,一些製造業國際資本正將目光轉向東南亞等周邊國家。“隨著勞動力、資源、土地等價格上揚,過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必須把發展動力轉換到科技創新上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説。

  來自國家稅務總局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製造業稅收增幅為7.7%。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領跑”製造業稅收的主角易位:傳統製造業稅收增幅放緩甚至負增長,而科技含量較高的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電腦等電子設備製造業,其稅收分別增長14.8%和13.7%。

  新常態 新認識

  一年來,中國經濟的起與伏、喜與憂,也使我們對新常態下的經濟規律和階段性特點有了新認識。

  ——新常態是“富態”——富裕之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應當多一些自信心。

  新常態下,雖然經濟發展速度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但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品質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這是中國經濟進入更高層次發展階段後才出現的狀態。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經濟基礎薄弱,要擺脫“窘態”,後來居上,就必須奮起直追,全力加速。經過30多年高速發展,我國經濟上了大臺階,今天我們可以不必再“糾結”于速度,而是用更大的力量,推動中國經濟邁上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這個更大的臺階。

  從這個角度看,新常態是進步,是機遇,“中國經濟升級版”將在新常態下逐漸顯現。

  ——新常態是“長態”——長期之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應當多一些平常心。

  新常態有長期性,潛在增長率下降、經濟增速放緩,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為此,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區間調控、定向調控,輕易不搞強刺激,不踩大油門;同時又要堅持底線思維,防止在速度下臺階過程中意外“摔跤”,既不過速,也不失速。

  ——新常態是“變態”——變化之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應當多一些進取心。

  新常態下,變化很大,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經濟發展動力都將出現趨勢性變化。

  隨著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的變化,會涌現一系列新增長點,也會使一些行業付出産能過剩等沉重代價,應當咬緊牙關、忍住陣痛,同時呵護好新的先進生産力成長。

  隨著生産要素相對優勢的變化,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品質和技術進步,應當下大力氣推進科技創新,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新引擎。

  新常態 新發展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明年的經濟工作,就要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新常態下謀發展,就要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穩中求進是明年經濟工作的總基調,“穩”字當先,意味著首先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我們沒有理由歇腳停步,決不能未富先驕。明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應當精心謀劃用好我國經濟的巨大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

  新常態下實現經濟穩定增長,關鍵是要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平衡。“最重要的是要形成與以往不同的增長結構和動力機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説。

  新常態下謀發展,就要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

  新的增長點在哪?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之中:城市裏,還有眾多地下管網存在安全隱患;農村中,還有眾多衛生條件差的居住區等待改造;養老院外,還有眾多老人排隊等待床位;醫院旁,還有眾多患者爭搶一個專家號……這些“眾多”,是過去發展中的短板,應當成為未來發展的跳板。

  新常態下謀發展,還要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

  區域間發展的不平衡,既是我國必須正視解決的現實問題,又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騰挪空間。中國經濟在經歷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增長後,之所以能夠轉入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而沒有像許多國家那樣經濟增速“攔腰折斷”,關鍵就在於區域間産業轉移和協同發展使其能接續發力、綿延不絕,導致發展能量巨大而持久。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2015年我國將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爭取明年有個良好開局。“成功實施這三大戰略,是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戰略支撐,將使我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站上新高度,獲得新動力,拓展新空間,形成新格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説。

  版式設計:宋嵩

  《 人民日報 》( 2014年12月25日17 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