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培育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動力

  • 發佈時間:2014-12-12 01:15: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張茉楠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閉幕,新常態成為這次會議的核心詞之一。以新常態為統領,中國正在形成指引未來經濟改革與發展,涵蓋一系列新理念、新戰略、新政策的戰略大框架。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在這個大邏輯下,抓住新機遇、培育新動力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經濟語境下的新常態帶有“結構優化,經濟均衡,全面轉型”的深刻內涵,這與發達國家所指的金融危機之後進入“經濟增長較低、週期波動較大,結構調整緩慢痛苦”的新常態存在著很大不同。新常態既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新規律的描述,更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新理念、新路徑、新要求的闡述。

  新常態蘊含著內外客觀條件的趨勢性變化。過去30多年,高儲蓄率、高投資率、全球FDI、低要素成本等因素和優勢支撐了中國經濟持續高增長。2000年至2013年,全球經濟GDP平均增速為3.68%,同期中國經濟年均增速10.6%,幾乎是全球平均增速的三倍。2014年,中國GDP總量可能達到10萬億美元左右。然而,數量型擴張的經濟模式已經難以支撐如此龐大的經濟體量實現高速增長,特別是隨著人口紅利減少、生産要素成本上升、資源配置效率和要素供給效率下降,中國也面臨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瓶頸,中國需要克服速度焦慮,主動調試心態,尋找新的增長動力源泉。

  新常態具有經濟發展新階段的全局性特徵。新常態不僅僅是增長速度變化,還包括經濟增長動力變化、經濟結構調整、資源配置方式轉換、國民福利共用等豐富內涵和特徵。以新常態來判斷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全局,迫切需要全新的思考框架、全新的發展理念和全新的動力機制,需要進一步提出中國深化改革、全面轉型的頂層設計方案,以及具體實施時間表和路線圖,全面協調推進各領域改革,擺脫舊有模式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束縛。

  新常態實質是從非均衡發展轉向均衡發展。如果説過去的中國經濟是非均衡經濟,那麼新常態就是要從一個不均衡的經濟邁向一個新的均衡經濟。過去30多年的全球經濟繁榮,帶來了顯著的結構性失衡,中國同樣不可避免。新常態意味著必須徹底解決長期以來內外部失衡和非均衡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進一步擴大進口,提高國民收入和消費比重,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公共産品投資、現代服務業升級,以及區域産業梯度轉移和跨區域統一大市場的形成,實現經濟結構平衡。

  特別是隨著中國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第一大工業品製造國,中國需要從傳統的“眼睛向內”轉向“眼睛向外”,逐步定位於“內外平衡”。通過深化“一帶一路”、FTA等大戰略帶動資源配置的全球化拓展,由主要依賴國際資本向培育壯大本土資本轉變,加快“走出去”,將要素稟賦優勢升級形成對外投資新優勢,重構中國全球經濟佈局、産業佈局、貿易佈局、供應鏈佈局等戰略性佈局,進而贏得下一個30年。

  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經濟從舊常態過渡到新常態的過程中,舊增長模式的退出是波動性的,新增長模式的發力也是不平穩的。因此,未來三五年的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可避免會出現波動,這就需要通過創新宏觀調控和政策工具,增強宏觀政策的主動性和有效性,圍繞提升潛在增速尋找新的均衡水準,使經濟增長完成“趨穩”和“蓄勢”,從而順利進入相對穩定的新常態時期。

  由此看來,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但經濟增長品質依然可觀。如果能處理好新常態所帶來的各種新挑戰,不僅可以實現社會經濟的持續平穩增長,而且可以順利實現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真正從經濟大國邁向經濟強國。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