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物進口威脅不到糧食安全
- 發佈時間:2014-12-21 21:30:42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雖然近幾年我國大量進口大米、小麥、玉米等穀物,但是進口量的增長並不能説明我國糧食安全就會受到威脅。由於中國的戰略是保證糧食基本自給,因此我國不會到國際市場上去過多地採購穀物。考慮到世界糧食貿易量有限以及中國農民的就業和增收問題,業內人士認為,通過國際市場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是靠不住的,也是不現實的。“目前水稻、小麥、玉米這三大穀物的進口量僅佔國內産量的2.4%,是比較低的。今後可能要適當進口一些國內短缺的品種,但是穀物進口不會大幅增加,所以‘中國糧食威脅論’是不存在的。”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畢美家表示。
雖然近年來我國的糧食進口量有所增加,但是總量並不是很大,主要是因為國際市場上的糧價比中國低,同時還為了滿足中國國內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也需要適當進口一些優良的品種進行調劑。“靠國際市場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是靠不住的,也是不現實的。”畢美家強調,一方面,世界的糧食貿易量是有限的。據了解,目前全球每年的糧食貿易量在5000億斤~6000億斤,這個貿易量不足中國糧食需求的一半;大米的貿易量是700億斤左右,僅相當於中國大米消費量的1/4。
另一方面,考慮到中國農民的就業和增收。中國有2.6億農戶,他們大多是小農戶,不同於歐美的大農場。即使將來城鎮化水準高了,也是一部分農民進城,佔相當比重的農民仍將依靠農業生活,因此進口糧食還有一個與農民增收的平衡問題,這正是中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20字裏所強調的“適度進口”所包含的意思。
畢美家表示,中國有信心也有能力解決好13億人的吃飯問題。中國用了世界上不到1/10的耕地,生産了世界上1/4的糧食。現在全球的糧食産量大概是24億噸,中國産了6億噸,養活了世界上1/5的人口。未來中國將繼續鞏固農業基礎,牢固夯實糧食生産的三大支柱——政策的支撐、科技的支撐、基礎設施的支撐,特別是確保耕地的紅線,這樣中國的糧食安全就有了實實在在的基礎。
本版撰稿/本報記者劉葉琳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