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進口猛增 中國糧食儲備亟待消化

  • 發佈時間:2014-08-28 08:28:0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我國國産夏糧實現了“十一連增”,但此時卻傳來前7個月穀物進口猛增八成的消息。業內人士稱,造成穀物進口大增的主要原因是今年國際糧價持續走低,國內外糧價差隨之擴大,國內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而加大了糧食進口。國儲糧庫存高企,市場上流通糧源卻顯得稀少,對此,專家稱,國家糧食收儲制度負面效應逐漸顯現,糧食價格機制亟待理順。

  記者近日從商務部網站了解到,由於穀物、油籽和奶製品價格的大幅下降平衡了肉類和食糖的價格上漲,7月由聯合國糧農組織編制的國際糧食價格指數連續4個月下跌,達到203.9點,相比6月下降了2.1%,同比下降了1.7%,為半年來的最低水準。同時,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以小麥為首的穀物進口量大幅增長,今年前7個月穀物進口同比激增80.7%。這引起國內外對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擔憂。專家指出,進口穀物大幅增長主要是因為國際糧價不斷下跌,和國內糧食價格之差變大,並不意味著國內出現“糧荒”。

  內外價差刺激進口

  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包括小麥、大米、玉米在內的我國穀物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長80%。另據統計,7月當月,中國進口穀物和穀物粉156萬噸,比6月多了26萬噸。對於我國穀物進口量快速增長的原因,中國海關總署分析稱,一方面是因為國內需求旺盛。目前國內規模化養殖比重提高,對豆粕等飼料需求持續增加。進口小麥的增多,主要是由於我國國産小麥的品質不及進口小麥,進口小麥添加在制粉中可以提高麵粉的品質。進口玉米主要用作飼料。進口稻米多為價格較低的普通白米和碎米,主要為了滿足工業需求。

  另一方面,國際市場農産品價格今年一直下跌。今年7月,由聯合國糧農組織編制的國際糧食價格指數連續四個月下跌,達到203.9點,相比6月下降了2.1%,同比下降了1.7%,為半年來的最低水準。據了解,自去年11月以來,小麥國內市場價格已經連續9個月高於進口到岸稅後價格。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韓一軍指出,目前國際上的小麥離岸價加上運費保險、關稅、進口增值稅、裝卸費等各種費用,到境後比國産小麥市場價還要便宜10%左右。

  由於工業化進程的加速,糧食生産成本也處於剛性的快速增長期,加上為了保護農民的種植積極性,穩定市場,國家一直採取收儲的方式托市,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國內糧價長期以來居高不下。事實上,從2010年起,中國糧食價格就已經高於國際市場的離岸價,國內外糧價差促使國內企業為降低成本而加大了糧食的進口。業內人士指出,根據市場價差情況適量進口糧食,對於調劑國內餘缺、緩解供求矛盾是有積極意義的,這也順應了農産品貿易國際化的趨勢。

  我國糧食儲備充足

  糧食進口的大增,引發了國內外對於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擔憂,對此,新湖期貨研究所副所長時岩表示,不能把進口糧食增長簡單地同糧食安全問題聯繫起來。事實上,我國的糧食已經連續多年豐收,儲備充足。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糧食豐收,庫存充足。2013年中國糧食生産實現了十連增,包括穀物和大豆在內的全年糧食産量突破6億噸,再創歷史新高。2014年中國夏糧實現“十一連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夏糧總産量13660萬噸,比去年增加475萬噸,增長3.6%。

  再看我國今年的糧食進口配額,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文件:今年小麥進口配額963.6萬噸,國營貿易比例90%;玉米720萬噸,國營貿易比例60%;大米532萬噸,國營貿易比例50%。雖然近年來糧食進口數量有所增加,但並沒能達到配額的總量。專家指出,即便是配額的總量,在各類主糧産量中的佔比也不足8%,這對於我國糧食市場的整體供需影響是非常有限的。

  時岩表示,政府的糧食庫存目前比較充裕,現在應該迫切考慮的短期問題可能不是糧食安全,而是如何讓市場消化儲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