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深兩市成交額屢創歷史新高 天量資金來自何方
- 發佈時間:2014-12-06 10:43: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12-4 2899.46點成交額5092億元 最近幾個交易日,滬深兩市成交額屢創歷史新高,引來陣陣驚呼。圖為近期滬綜指走勢K線與成交量圖。
近期,兩市成交額頻創新高,洶湧而至的天量資金中的很大一部分,來自躲在銀行裏安全食利的錢。金融改革推動著這些資金進行市場化配置,市盈率低的藍籌股,便成為天量資金掃貨的主要目標。
前幾天,滬深股市創出7000億成交天量的時候,眾人驚呼,股市瘋了,但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更大的成交量來了,一連兩天,9000多億。這一次,他們不再驚呼,改淡定了:9000多億不是最高,後面還能更高。
那麼要問了:這麼多資金,從何而來?
融資融券。我知道你們會如此回答。但是又要問了,融資融券可不是現在才有,都推行好幾年了,以前怎麼沒這麼多錢?
説來説去,還是信心。信心和錢,就像一個人的兩隻腳,左腳邁一步,右腳邁一步,相互推動著,才能往前走。但能把信心和錢導向股市,終於讓股市在最近狂飆突進的,還是政府看得見的手。
今年以來,政府之手一直想做的事,就是希望資金重歸實體,希望民企投資進來,希望市場配置資源。因為房地産投資大幅下滑以後,只有民間實體經濟起來,政府投資才不用放那麼大。所以,政府一直在説,不刺激,或者是微刺激,目的是希望政府少一點投資,好給民間實體經濟留空間。轉入下半年,至少整個三季度,政府確實停止了刺激,結果經濟下滑嚴重,各項指標都難看,到第四季度,政府不得不重新祭起基建法寶,加大投入,發改委在不到兩個月裏,一口氣批了1萬多億的項目。這説明,只要政府手一停,經濟就滑坡,民間實體經濟就是起不來。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沒有錢,銀行惜貸。要説銀行惜貸也不是沒理由。這些年中國企業的整體負債就已很高,加上今年以來資産價格走低,資産負債比率更往上走。另一方面,這些年政府每到經濟不行時就加大投入,為經濟保底,結果中國經濟“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這火焰的一半是政府投資,國家信用,無風險,銀行的錢都願意奔那兒去。所以,今年我們看到商業銀行和管理層一直存在博弈,管理層想把錢往民間實體經濟裏趕,商業銀行變著法子通過表外,讓錢進入政府投資項目,市場實際利率就是下不來。如此就陷入一個困境:為了讓民間投資起來,政府必須減少投資。但如果政府減少投資,經濟越過底線,陷入通縮,就會引發資産價格崩盤,企業資産負債率飆升,甚至會波及金融系統。
這個困局必須打破。要打破,關節點在銀行,必須把那些躲在銀行安全堡壘裏的資金趕出來。為此,要將銀行與國家信用剝離,讓銀行本身變得有風險,引入存款保險制度,銀行不行就破産,讓大額存款無絕對安全之地。要絕對安全,請去買國債。理財、信託的剛性兌付都必須要打破。信託目前是13萬億,理財産品超過25萬億,這麼大量的資金,高枕無憂地享受著高利,全世界都找不到這樣的好事。那麼,當這38萬億的資金被驚醒以後,發現自己不再是無風險了,就面臨著資産的重新配置。那麼,股市上那些低價低市盈率的大藍籌,就是一個值得選擇的估值洼地。
但不用等你反應過來,早有人先知先覺,先行買入了。這就是股市的特點,這也就是為什麼晚近一週大象起飛、交易資金量越放越大的原因。很多人不明白這種大的宏觀背景,從股市交易的老譜出發,認為這麼大的量漲得這麼快,大盤就到頭了。完全不得要領!我可以肯定,大震蕩、大起大落一定會有的,但大趨勢已不可逆轉了。我們來看:2007年股市從6000點跌下來,如果沒有2008年的金融危機,是不可能跌到1600點的。現在,金融危機發源地的美國,經濟復蘇進入繁榮,股指也不斷刷出歷史新高,為什麼沒有發生金融危機的中國,股市一定要長期低位徘徊、萬劫不復,大家才覺得踏實呢?
説到底,政府必須把資金推向直接融資市場,讓民間實體經濟起來,以擺脫政府投資依賴症,讓資金到真正創造財富的實體裏去,而不是在銀行圈子裏打轉食利。將來,股市的錢還會更多,9000億不是終極點,這一點,可以肯定。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