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扇貝絕收事件後 “獐子島”不應成迷局

  • 發佈時間:2014-11-24 08: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午言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資本市場覆蓋範圍的擴大,很多上市公司的商業模式、估值基礎、風險因素都與傳統製造業公司有很大不同。如果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差異化規則,就無法滿足投資者對資訊披露有效性的要求

  一直以績優成長公司形象示人的上市公司獐子島,近期突然引爆了一顆“地雷”,讓市場為之震驚。根據公告,公司前三季度虧損8.12億元,虧損的原因則是由於北黃海冷水團入侵,2011年底播的蝦夷扇貝絕收,總苗量74億枚,有80%死亡。

  對於獐子島給出的解釋,投資者依然有不少質疑。從外部人的角度來看,這次獐子島的扇貝事件確實像一個“迷局”:冷水團來無影、去無蹤,茫茫上百萬畝海域間,沉在海底的扇貝突然就沒了,這究竟是遭遇了天災,還是人為的財務造假?人們仍在等待答案。然而,不管結果如何,投資者遭受的損失卻是確實無疑的。上市公司資訊披露如何充分、及時揭示暗藏的風險,讓類似迷局不再重演,是更值得讓我們深思的問題。

  上市公司是公眾企業,每一家公司都涉及成千上萬甚至數十萬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因此,資訊披露是資本市場運作的一個關鍵性問題。A股市場歷經20多年發展,已經構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資訊披露規範體系。但也應該看到,目前的資訊披露規則主要針對傳統製造業上市公司而制定,隨著資本市場行業覆蓋範圍的不斷擴大,很多上市公司的商業模式、估值基礎、風險因素都與製造業公司有很大不同。如果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差異化披露規則,就無法滿足投資者對資訊披露有效性的要求,各種令投資者意外的“黑天鵝”事件也就難以避免。

  以此次獐子島事件為例,其所屬行業為農業。農業公司的生物性資産佔很大比例,生長週期較長,具有自然增值屬性,其會計確認、計量和相關資訊披露與一般資産不盡相同,如何科學合理地核算和披露生物資産,一直是一個難題。農業上市公司成了造假的“重災區”。人們還記得,10多年前的藍田股份號稱其所産的鴨子只吃小魚和草根,一隻鴨子一年産蛋300多只,比普通鴨子高出1倍以上,而且價格奇高,這樣的“金鴨子童話”矇騙了很多人。此後,“銀廣夏”“綠大地”“萬福生科”等重大造假案例都與農業上市公司有關。這表明,現行規則可能不足以有效規範農業上市公司資訊披露行為,亟須一些特殊性制度安排來填補漏洞。

  事實上,不僅是農業上市公司,許多其他行業的公司也面臨同樣問題。比如,這幾年迅速發展的創業板,很多公司身處新興行業,經營模式及盈利模式比較新穎,不是相關行業的專家很難明白,一般投資者更是弄不懂。特別是有些公司規模較小,過度依賴於某個産品或者是某幾個人,抵禦風險能力較弱,某一個風險事件就可能把績優公司拖累成巨虧公司。所以,針對新興行業制定特別的資訊披露要求,其必要性不言而喻。再如,有些公司的業務涉及機密,如何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增強公司透明度之間取得平衡,也是需要研究的問題。

  當然,規則制定只是一方面,規則執行同樣重要。從近年來出現的造假案例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還是相對薄弱,控股股東常常集控制權、執行權和監督權于一身, 監事會獨立性差、獨立董事形同虛設、內部審計無法行使職能等,都讓造假者有了可乘之機。外部監管方面,對於造假者處罰太輕,也使造假行為變得肆無忌憚。市場關於此次獐子島的各種質疑,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對目前上市公司資訊披露的不信任。要讓上市公司迷局不再重演,需要綜合性的改進舉措,A股市場在這方面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午言)

獐子島(002069)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