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虛假折扣飽受詬病 消費者體驗才是根本
- 發佈時間:2014-11-11 10:24:23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謁戰、價格戰背離電商初衷,虛假折扣、品質問題飽受詬病
“6年了,這一天的數字包裝的成分大一些,用了很多的招數。”今天,一位資深淘寶賣家對記者説。
“雙十一”已經進入第6年,年年刷新數字記錄,去年達到了350億元交易額,平均每個中國人都在網購上花費20元左右。今年他們預計突破600億元。但很多消費者的體驗並不如想像得那麼好;同時電商之間圍繞“雙十一”口水與亂戰齊飛,浮躁氛圍漸現。人們不禁發問:“雙十一”堆出來的數字意義真的就那麼大?
亂戰能否解決發展問題?
電商行業作為中國經濟新增長點,近年來備受關注。很多創業者在網路上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並用自己的辛勤汗水為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對他們來説至關重要。
但電商之間的口水戰、價格戰也讓行業産生了內耗。今年更出現了“商標戰”,阿里巴巴在“雙十一”之前搶注“雙十一”商標,未經允許其他商家不能使用該商標。
此舉一齣,引起京東商城的不滿,但京東不得不採取改換門庭的做法,比如採用“11·11”。但淩亂的廣告牌和促銷資訊讓消費者感到茫然和不滿,“分不清哪個是正規的,哪個是山寨的。”
暗戰背後是每個電商都心照不宣的網際網路生意經:經過6年洗禮,消費者標準越來越高,維權意識越來越強。錢,似乎不像以往那麼好賺了。
為了能夠賺錢,比拼價格的遊戲規則自然要發揮到極致,對於競爭對手的叫板更是不能手軟。無論是京東“瞎淘”“買一真的”等極具針對性的廣告,還是阿裏要求媒體的二選一的行為,都在背離電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初衷。
“我希望每個商家都能夠明白,‘雙十一’是消費者的節日,消費者本應唱主角,如果這個初衷背離了,受損的將是整個行業。”資深網購消費者孫小姐説。
價格便宜的背後品質誰保證?
今年是阿里巴巴上市後第一次“雙十一”,本次他們主打全球化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特色,不僅容納了部分海外商品,全球包郵。同時,消費者登陸手機淘寶“我的淘寶”,就可直接領取各大百貨集團的電子會員卡,折扣最高可達到五折。
儘管很多商品已經打出了5折、甚至1折起售的口號,但讓消費者擔心的是:價格便宜的背後,品質能否得到保證?
“雙十一”前,質檢總局抽檢網購的電商産品100%羊絨衫。總局以“神秘買家”的方式抽查了主流電商502個批次七類産品,其中竟然有近三成不合格。服裝類61個批次不合格産品中,有43批次“成分含量不實”。一些羊絨衫明示值都是100%山羊絨,實測只有部分羊毛以及錦綸、粘纖、兔毛等,沒有一絲羊絨。
同時,價格上的便宜來的也並不實在。據記者了解,一些商家採取“雙十一”節前提高價格,然後宣佈價格“跳水”吸引消費者。實際上,價格“跳水”後也高於商品的正常售價。還有一些賣家以次充好,將一些積壓已久的貨物拿出來為“雙十一”備貨。
除了商品品質和虛假折扣,物流快遞是“雙十一”另一個飽受詬病的陳疾。“當天興衝衝下單,但不能高興太早。有時候,一兩個星期也收不到貨,甚至最後乾脆告訴你沒有貨。”孫小姐説,這是她5年來“雙十一”積攢下的經驗。
而對於電商平臺上的賣家來説,不少賣家也開始抵制“雙十一”拼低價的遊戲規則。因為他們逐漸意識到,過低的折扣吸引的只是喜歡便宜貨的消費者,很難獲取有價值的忠實用戶。
莫讓大路變成“小道”
“6年下來很不容易,我們也不希望一個節日成就一個行業,同時毀掉一個行業。”阿里巴巴集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年這個時候壓力很大,生怕會成為電商行業的‘滑鐵盧’。”
電商行業近年的發展拉動了很多相關産業,趕集網的數據顯示,不斷刷新的網購消費數據背後,投射出下游行業人員需求猛增,相關行業分工細化,企業端專屬的快遞公司應時而生等現實變局。
不少淘寶賣家表示:“雙十一”期間處理問價、諮詢、售後的客服數量均比原來增加了一半以上,許多店家都開啟了24小時不間斷服務。
除了客服外,電商大戰增長的銷售額同樣帶動了物流行業的人員需求,甚至出現了打包員、搶單師等新興職業。一批新生的二線快遞公司開始脫穎而出。
經過6年發展,“雙十一”早已不再是某一家企業的節日,而是全行業的大日子。無論是拉動內需,刺激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是創新驅動,“雙十一”堆出的銷售數字既反映出百姓巨大的消費潛力,也顯示出電子商務的特殊價值。但電子商務行業仍需要不斷地完善和監管,才能進一步成熟。
有賣家稱,“無論怎麼競爭,怎麼刷新數字造勢,本質不能動搖的只有一個,就是要保障消費者的網購體驗。否則,電商發展的大路很可能成為無人走的小路。”
11月11日淩晨,第6個“雙十一”正式開鑼,能否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促進整個行業發展,人們都在拭目以待。(本報記者 車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