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揚帆,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首航

  • 發佈時間:2014-11-11 10:31:01  來源:上交所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10日,中國證監會宣佈滬港通試點將於11月17日啟動。同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佈關於啟動滬港通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關於加強滬港通業務中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資訊披露工作及相關事項的通知、關於發佈《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參與滬股通上市公司網路投票實施指引》的通知,上交所設立的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即港股通SPV公司)中國投資信息有限公司發佈了首批參與港股通業務證券公司名單、港股通股票名單、2014年港股通交易日安排、以及收取港股通訂單路由服務費的通知。

  根據統一部署安排,11月15日將進行港股通交易系統通關測試。中國投資信息有限公司指定上交所網站(www.sse.com.cn)發佈港股通交易日安排、港股通標的股票名單、參與港股通業務的證券公司名單及其他資訊,市場參與人可在上交所網站“滬港通專欄”查詢。試點初期,對人民幣跨境投資額度實行總量管理,港股通總額度為25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05億元人民幣;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滬股通每日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股票268隻;首批參與港股通業務會員共89家。

  為支援滬港通跨境結算業務,中國結算與香港結算已共同建立了兩地業務連接,構建了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為內地和香港投資者參與滬港通提供高效、便捷和安全的結算服務。

  上交所理事長桂敏傑表示,滬港通的開閘是上交所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一次重要嘗試,是上交所在國際化戰略推進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滬港通開通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滬港通機制要根據實踐情況逐步完善,上交所市場在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過程中,將暴露出很多不足。因此,上交所要不斷改進工作,修好內功,向國際一流交易所靠攏。”

  上交所總經理黃紅元表示,滬港通是滬港兩地交易所在監管部門指導支援下的精誠合作之作,凝結了雙方的智慧與心血,拉開了上交所國際化戰略深化的序幕。滬港通獨創的制度設計,鋪開了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畫卷。上交所將進一步紮實穩妥做好滬港通開閘前的各項工作,注意防範和化解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確保滬港通順利上線、平穩運作。

  滬港通是一項在上交所與港交所之間建立的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通過此機制,兩地市場的投資者可通過本地市場的證券公司,買賣對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2014年港股通交易日安排發佈,港股通標的股票268隻

  上交所今日公佈了2014年港股通交易日安排、港股通股票名單。滬港通僅在滬港兩地均為交易日且能夠滿足結算安排時開通。值得關注的是,在今年還剩下的2個月不到時間裏,除了與A股相同的雙休日休市外,耶誕節期間港股通並不開通交易——包括12月24日下午(星期三)、12月25日全天(星期四)和12月26日全天(星期五)。2015年元旦假日——12月29日(星期一)至12月31日(星期三)是否提供港股通服務將在中國證監會關於2015年節假日和休市安排確定後另行公佈。

  多方協力,兩年磨劍

  

  備受矚目的滬港通,終於即將啟航。11月17日,將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性時刻。

  從這一天開始,滬港兩地雙向投資將進入一個新紀元——不僅跨境投資的便利度得到大幅提升,更為重要的是,打破了投資市場的“玻璃門”,分享兩地市場制度變革之紅利,共用經濟轉型發展之成果。

  滬港通概念的提出背景,與國家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密切相關。,黨的十八大明確要求,要“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

  在此背景下,上交所對便利兩地投資者投資活動,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借力和服務人民幣國際化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並與港交所高層一拍即合。雙方討論了利用資訊技術手段實現兩地市場股票聯通交易的可行性,並商定了交易封閉運作、人民幣交易結算、尊重投資者交易習慣以及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試點起步的原則框架,這次討論成為滬港通建設的由來。

  2014年4月10日,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發佈聯合公告,原則批准滬港通試點。此後,在中國證監會統一領導和部署下,上交所和中國結算建立健全了工作機制,成立了滬港通業務領導小組和各業務專項小組,制定了“滬港通籌備上線推進計劃”,從業務方案、規則與協議、行業準備、監察與風控、投資者教育與海外推介、輿論宣傳、運作管理、應急預案、技術開發與測試等各個方面,切實推進滬港通籌備工作。

  期間,中國證監會發佈了《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若干規定》,上交所陸續發佈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滬港通試點辦法》、《上海證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等相關業務規則及操作指引。9月4日,上交所、聯交所、中登公司和香港中央結算公司在滬簽署了滬港通《四方協議》,另外,滬港兩所兩司組織了多次市場測試演練,開展了多層次、全方位的投資者教育活動和新聞宣傳活動。

  在歷時兩年的醞釀籌備過程中,在中國證監會的直接領導和統籌安排下,在人民銀行、國務院港澳辦的大力支援下,上交所完成了項目論證、規則制定、技術開發、市場動員等一系列準備工作。此外,滬港通還得到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務院法制辦等部門的積極支援。上海市政府、香港特區政府財經事務與庫務局、香港證監會、金管局等也對滬港通提供了大力支援。

  A股開向世界的“首發車”

  

  滬港通的開通,不僅有利於提升上海與香港兩地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其帶給市場的啟示和影響更為深遠。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認為,滬港通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支援香港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滬港通既可方便內地投資者直接使用人民幣投資香港市場,也可增加境外人民幣資金的投資渠道,便利人民幣在兩地的有序流動。有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下可兌換的進程,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突破口。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表示,滬港通有助於推動中國金融改革開放,推動中國資本市場雙向流動,激發市場活力。可以看到,在滬港通宣佈當天,市場“雀躍”上漲,當日上證綜指從2098點上升到2146點,漲幅超過1.38%。漲勢延續至今,6個多月時間裏,上證綜指的漲幅已經超過了14%。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華生表示,滬港通有助於多層次資本市場以及藍籌市場建設。上交所代表中國經濟發展最優秀企業群體的主要上市地,一直致力於建設匯聚藍籌股的世界一流交易所。港交所是高度國際化的交易所,集聚了大批國際機構投資者,也是內地企業海外上市的重要地點。滬港交易所互聯互通,在短時間內打通了通向境外股票市場的道路。類似于上交所在香港新籌建了一個股票市場,不僅一下子新挂了268隻優質藍籌股,還同時擁有香港本地約200萬投資者,其中很多是世界級的機構投資者,有助於改變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有助於引入境外知名機構投資者與資金,提高A股藍籌市場活躍度,是共同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全球影響力的積極嘗試。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指出,滬港通有利於鞏固上海和香港兩個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助於提高上海及香港兩地市場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有利於改善上海市場的投資者結構,進一步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有利於香港發展成為內地投資者重要的境外投資市場,鞏固和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滬港通的制度設計,為投資者提供便利性提供了創新啟示。這一創新機制既不改變現行法律法規和監管體系,也不改變證券市場的組織架構,兩地結算機構共同參與,做到兩個市場結算風險隔離。投資者沿用既有的證券賬戶、經紀商和結算服務,不改變投資者的交易習慣,不增加投資者的交易成本。滬港通為境外投資者投資A股市場、內地投資者投資香港股票市場提供服務時,能夠做到安全、高效、便捷。

  投資者高度關注 券商擁抱新機會

  

  滬港通也得到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高度關注。

  華夏基金表示,如何更好地利用滬港通這一通道“是我們設計産品的出發點”。據悉,該公司設計了滬港通恒生指數ETF,該ETF依託于滬港通天然的制度和效率優勢,希望實現比現有跨境ETF更高的運作效率。産品申請已于日前上報中國證監會。

  易方達基金透露,目前該公司正在考慮開發專門針對滬港通的分級基金等交易類基金産品。同時,該公司管理的易方達恒生H股ETF也在考慮轉變交易方式,起因就在於該ETF所投資的港股和目前公佈的可投資標的高度重合,“即部分通過滬港通來投資,而不是用QDII的通道,目前測算更有效率和節省費用。”

  個人投資者齊先生表示,非常看好港股的投資機會,滬港通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和投資通道。目前他已經初步篩選了一批港股,期望對其A股形成很好的補充,“比如TMT、醫藥等行業多了很多可選標的”。

  正在投資港股的個人投資者潘先生説,滬港通開通前,其通過國內券商的香港公司開戶投資港股,炒股資金主要是個人以及借助家人幫助換匯,數額較小,也不夠方便。因此對於滬港通“非常歡迎,大大地便利了投資港股”。

  與此同時,券商也正全力籌備,準備擁抱滬港通帶來的新機會。

  國泰君安證券經委會執行辦主任夏則炎説,公司自主研發了國泰君安港股通櫃面系統和富易交易系統,充分保障港股通業務的順利平穩上線。同時,也為潛在的目標客戶舉辦了各種港股通投資者教育活動,揭示了港股通業務的基本規則和特殊性,介紹了公司的研究服務體系,為今後客戶參與香港市場的投資提供支援和服務。

  市場各方正在期盼滬港通正式開通日的到來。

  新聞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