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5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民生評論 > 正文

字號:  

"雙十一"搶購省錢了,但你真的節約了嗎?

  • 發佈時間:2014-11-09 10:05:24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蔣婭婭 任翀  責任編輯:王斌

  説起“雙十一”,眾多資深買家可以滔滔不絕道出很多省錢經:且不説參與的店舖會給出各種優惠折扣,包括天貓、京東、蘇寧易購、國美線上等電商平臺也會通過贈送紅包、消費抽獎等方式,進一步降低消費者支出。

  不過,消費熱情的集中爆發以及電商們針鋒相對的競爭,也帶來種種弊端。換一個角度看“雙十一”,不難發現各種不節約和不環保。

  買了不用也浪費

  電商鉚足精神拼“雙十一”,自然有不少誘人的折扣,這對激發購物衝動、刺激潛在消費的作用立竿見影。但狂歡背後,又有多少是真正的需求呢?

  記者最近和朋友們聊起“雙十一”選貨備貨,很多人的“購物車”早就滿滿噹噹,就待“雙十一”這一天來支付。準媽媽周琳備貨最積極,“購物車”裏全是寶寶的用品,大到嬰兒床、推車、餐桌椅,小到衣服、紙尿褲、奶粉、奶瓶,還有各類寶寶洗護用品,以及寶寶玩具,可謂是應有盡有。“寶寶也蠻會選時間的,要等到‘雙十一’過後兩周再出來,正好給我這個新手媽媽一個網購備貨的好時機。”周琳説。

  細細盤點一下周琳的“購物車”,就會發現有好多東西壓根用不上。舉個例子,新生兒尺碼紙尿褲,周琳一次性囤了三大包(一包80片)。雖説三連包價格超划算,只是原價的六折,還有5元優惠抵用券及免運費的額外優惠,算起來比去超市買便宜了一大半。但有經驗的媽媽都知道,這個型號的紙尿褲在小寶寶滿一個月後基本就穿不下了,要升級一個尺寸。所以,周琳的三大包紙尿褲中,至少有一包會多餘。還有,新生兒包被兩件輪換用也就夠了,可在周琳的“購物車”中卻有四件,不同顏色不同圖案,雖説都很好看,價格也划算,但這也就是為了滿足這位準媽媽一時的購物慾望而已。奶粉奶瓶也存在富餘,通常只要備一套就好,因為很多寶寶會有特殊喜好,一旦口味或口感不合適,也就無法使用,可賣家的推銷是“買一送一”,於是周琳的採購又多出來一套。

  就這麼粗粗看一遍周琳的“購物車”,就能發現一大堆不需要、可能會被浪費的東西。而經歷了去年的“雙十一”血拼,金融白領王琦説自己有“流血”的教訓:去年“雙十一”囤的很多日用品,到現在還沒有用上。比如800毫升的大瓶裝洗髮水和護髮素,囤了好多套。“其實我通常洗頭髮、吹頭髮都在家門口的美發店搞定,一年裏在家洗頭的次數屈指可數。”王琦無奈地説,洗護用品都有保質期,還是得抓緊時間消滅它們,最後只能分發給同事們,幫忙一起用。

  王琦還反思,去年“雙十一”買的很多衣服、鞋子迄今仍挂在衣櫃裏,吊牌都沒剪掉,一次也沒有穿過,“都是衝動消費的結果”。王琦給自己算了一筆賬,發現衝動消費的浪費不容小覷:去年“雙十一”當天,她的消費總額超過4200元,其中有一半不是真正的需求; 若把那些轉送掉的、積壓著的算作個人“浪費”,那麼浪費掉的商品價值達到總額的1/3。

  “雙十一”衝動消費,囤貨不用的教訓,相信很多人都有。這其中自然有不少無奈的浪費。

  2013年“雙十一”,僅天貓一家的銷售額就達到350.19億元。儘管電商對這樣的戰績喜不自禁,可有誰想過,這當中有多少會因為一時的消費衝動變成浪費呢?

  時間成本知多少?

  “‘雙十一’已經變味,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消費者花費的時間成本越來越高。”從2009年首次“雙十一”就開始血拼的網購達人錢琳琳認為,如今的“雙十一”看起來有很多優惠,但消費者若要享受到,必須花費極大的時間成本,“是電商在浪費消費者的時間。”

  她解釋説,最早幾年的“雙十一”好比實體商場的“明折明扣”,“全場五折”等讓利幅度清清楚楚,消費者在“雙十一”之前囤入“購物車”的商品,到了“雙十一”當天,售價自動折半,優惠力度看得見,消費者花的功夫也不多,“那時候消費者主要比眼明手快,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把有銷售限量的産品買下來。”

  不過一兩年時間,電商就開始用“送紅包”等遊戲來迷惑消費者了。“最初,這類小遊戲可以算作錦上添花,無非是要在電商規定的時間登錄網站,獲得對應的現金抵用券;還有些‘紅包’發放也限定次數,一日頂多三次,雖然有些麻煩,但看在真金白銀上,消費者也願意付出時間成本。”

  山衲甑縞淘凇八十一”推出的額外優惠,錢琳琳評價,是完完全全地損害消費者利益,“每家電商都有自己的小遊戲或紅包,而且不唯一,有的還有四五個;要求消費者參與的時段也不唯一,一天裏可能有五六趟……如果消費者想要享受到這些優惠,先要花費大量時間了解規則,然後再一�24小時坐在電腦前,在不同網站間乃至手機間切換。這要花費多少時間?”錢琳琳給記者舉了例子:不少電商今年推出的購物抵用“紅包”遊戲分為“群紅包”和“普通紅包”兩種,其中“群紅包”數額不定,要求買家獲得後通過自己的社交圈推送,再根據買家朋友獲得的紅包金額總額,確定買家最終的優惠幅度;普通紅包在每天指定時間點發送,買家只有準時登錄網站,才能獲得。她認為,設置這種遊戲規則不僅將單個買家的時間成本變成多個買家的時間成本,造成進一步的浪費;還會引發各種不正常的“雙十一”現象,包括學生蹺課搶紅包、職工上班“開小差”搶紅包等。“電商之所以會發展,一個重要原因是降低了消費者的採購成本,包括金錢和時間兩方面; 但電商在‘雙十一’期間的遊戲規則,讓電商完全喪失了這些固有優勢,完全是一種倒退。”錢琳琳總結。

  記者發現,今年因為時間成本太高而放棄“雙十一”的消費者不在少數。公務員袁先生認為,從淺處説,電商的這種行為體現出它們沒有讓利消費者的誠意,沒有為消費者改善購物體驗的服務意識;從深處説,“雙十一”混戰反映出電商缺乏服務創新意識,“在‘價格戰’和‘口水戰’的路上走偏了”。

  “不環保”還在繼續

  除了金錢和時間上的浪費,“雙十一”結束的“不環保”還在繼續。

  網購商品是必須要妥善包裝好,才能進入物流緩解。很多時候,為了避免運輸過程中不必要的毀損,即使是一件很小的商品,也會被層層包裹。這些包裝用的塑膠袋、紙盒、紙箱、泡沫箱等,一般用一次就淘汰,大多被網購消費者拆下後一扔了之。這些都是資源浪費,還會造成環境污染。

  如果説平日的一扔了之還沒有引起人們的太多注意,那麼”雙十一”網購狂歡之後的物流高峰,則會帶來驚人的包裝浪費,以及污染隱患。根據去年的統計,僅僅“雙十一”這一週,全國快遞業務總量就達到3.46億件,全國快遞日處理量超過4000萬件。隨著今年“雙十一”臨近,國家郵政局也進行了預計:快遞業務量將較去年大幅提升,突破5億件。而這5億件快遞,究竟會造成多少資源浪費呢?

  事實上,對於包裝資源的浪費,一些快遞企業已經意識到了,並嘗試做了一些回收及二次利用的探索,只是目前仍然沒有較為完善的回收機制。業內人士指出,若要將包裝回收再利用,必須有消費者的配合。拆包裹的時候儘量使其保存完好,才能方便快遞企業回收再利用。而如果消費者不配合,僅僅要依靠快遞企業,估計動力不會很大,畢竟回收處理這些包裝使之能夠實現二次利用,整個過程所需要的人力成本投入,將遠遠超過回收紙箱的成本。另一方面,目前推行環保包裝及回收利用的主要依靠大的快遞公司或電商平臺。小企業、個人商戶這方面的意識並不強,而且本身的包裝方式就是五花八門,所以不具備規模化回收利用基礎。可積少成多,造成的浪費不容小覷。

  除了快遞包裝帶來的環保問題,碳排放增加也是“雙十一”的後遺症。伴隨“雙十一”引發的物流高峰,大量物流車輛和快遞人員加班加點地運送貨物、配送快遞,集中在某一個時段,不但會造成擁堵,而且還會增加碳排放量,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壓力。

  根據相關統計,去年“雙十一”期間,快遞員日均配送量超200件成為常態,個別配送員日派送量甚至超過500件,是平時數倍。通常,為了靈活便捷,快遞員在同城配送中使用的交通工具是小型摩托車或是助動車,這一類交通工具算不上綠色環保,其集中上街倍增的尾氣排放,一定會對空氣品質造成影響。可是,這一問題似乎迄今沒有任何一個部門意識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