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的扇貝和券商研報的臉
- 發佈時間:2014-11-05 09:12: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就在獐子島突然爆發8億元存貨損失事件之後,券商研究報告立刻就來了一次180度的大逆轉,紛紛將原本看好的評級下調。獐子島鉅額計提的扇貝已死無對證,而券商的研究報告則是用這種轉調的方式來撇清關係,不免讓人想到隨風倒的墻頭草。
據報道,獐子島出事前,眾多研究機構中只有一家大連本地的投資機構對獐子島的存貨控制能力提出過深度質疑,而其他賣方研究機構,包括瑞銀證券、中信證券、申銀萬國、海通證券等幾乎是“一邊倒”地對獐子島表示看好,如今回過頭去看,多少有點讓人啼笑皆非。
隨便翻看幾份研報,“獐子島利用現有的海洋地理優勢不斷擴張,爭取更多的海洋區域使用權,這為將來良好的業績打下堅實的基礎。公司未來的海洋確定面積達300萬畝、實現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海洋養殖場”、“公司採用的是底播方式進行自然放養,其産品生長週期長口感細膩受到消費者的認可。中國品質認證中心(CQC)向獐子島頒發了目前我國為數不多的野生海産品有機認證證書”、“公司的銷售、管理和財務費用極低,其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本欄以為,券商做研究報告是一件很嚴肅的事,因為投資者在做選擇時往往也會把研報作為參考內容,可通過券商研究員在獐子島這家公司前後截然不同的反應可以看出,他們做的研報未免有點太不靠譜了。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那些曾經叫好的研究員究竟有沒有去實地深入調研?還是説研究報告都是閉門造車而來?
通過此事,券商應該再次斟酌對研究人員的考核機制問題。作為賣方機構,券商理應本著對買方負責的態度去撰寫研究報告,如果這種浮于表面的研究態度氾濫的話,那要研究員有何用,隨便一個較為資深點的投資者就可以通過上市公司的業績報告撰寫研究報告了。而且,如果一家券商發出的研究報告都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話,它又怎能博得市場的信任呢?
此外,還有一件事值得監管層注意,今年以來,幾家券商一致為獐子島搖旗吶喊的行為不免有些異常,這其中會不會存在券商集體為買方機構抬轎的可能?因為獐子島的存貨在近幾年迅速猛增是擺在眼前的事實,且存貨中的扇貝、海參都生長在難以控制的海底,其實這很容易就可以聯想到其中可能會存在高風險事宜。作為水産養殖行業的專業研究人員,如果説這些券商的研究員沒有對此有過懷疑的話,恐怕很難讓市場信服。所以,本欄認為,監管層至少應該關注到此事的蹊蹺,必要的話也應深入調查,惟有如此,這個市場才可能成為一個健康的市場。(葉龍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