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3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專家視點 > 正文

字號:  

錢穎一:培養人才的創造力必須先創新教育模式

  • 發佈時間:2016-03-21 11:08:3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錢穎一

  我講有關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四點想法。

  第一,創新型人才的根本特徵是創造力(creativity)。無論是科學發現,還是技術創新,或是人文思想突破,都是創造力的體現。在我看來,創造力可以進一步分解為三種創造性:創造性精神、創造性思維、創造性能力,我稱之為創造力“三要素”。

  這三要素有如下含義。創造性精神是一種心態或稱心智模式(mindset),它是一種永不滿足於現狀,總想與眾不同的渴望。愛因斯坦有創造性精神,他是科學家。體現在創業上,創造性精神就是企業家精神。創造性思維不是通常的思考,而是一種超越現有框架的思考,英文叫think out of the box,意思是跳出框子的思考。創造性能力是指能把創新事幹成的能力,包括把創造性思維轉換為創造性行動時必須應對的方法,比如面對失敗的能力,學習的能力,調整自己的能力等。

  第二,由於我們熟悉和慣用的教育模式從根本上説不能培養創造性精神、創造性思維、創造性能力,培養具有創造力“三要素”的人才非先要改革教育,創新教育模式不可。比如,當我們的教育要激勵創造性精神時,我們就不應該打擊標新立異,而要鼓勵勇敢。當我們的教育要鼓勵創造性思維時,我們就不應該反對胡思亂想,而要鼓勵想像力,鼓勵批判性思考。當我們的教育要關注創造性能力時,就不應僅僅灌輸知識,不管這些知識有多麼前沿,多麼基礎,多麼全面,而要注重能力培養。

  雖然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有利於創造力教育的最佳模式,但是它的必要條件是清楚的,那就是自由、寬鬆和容忍的教育環境。只有自由、寬鬆和容忍,創造性精神才得以存活,創造性思維才得以生根,創造性能力才得以發展。任何急功近利,指望靈丹妙藥的快餐方式都是不利於創造力教育的。

  如果我們做到了這些,是否就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呢?那可不一定。我要説的第三點想法並不顯然易見:正規教育本身,無論是哪種,都很難避免造成降低創造力的效果。也就是説,我們不能忽視與培養過程共存的“副作用”。這是因為任何培養學生的過程,尤其是我們傳統的、習慣的、熟悉的一套教學方法、評估方法、選才方法,只要對提高平均水準有效,就會讓“極端”的人或人的“極端”想法變得更加的“正常”從而導致“趨同”現象。也就是説,正規教育過程本身有一種自然趨勢,在提高“均值”的同時減少“方差”。

  這就形成了培養創新型人才上的一個“悖論”:儘管教育能夠有助於提高創造性,但是這種幫助更多地體現在提高平均水準上。這種應用一旦有效,就可能使得真正的,無法預測的創造性減少。這並不是説創造性是天生的,不需要培養;而是説經過教育過程後,原來具有創造性的人也會變得沒有創造性了。我們觀察到,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沒有讀完大學本科,馬斯克沒有讀過碩士博士,他們受到的正規教育都“不完整”。也許恰恰是這種不完整的正規教育,才使得他們的創造性得以倖存。

  這就提醒我們,正規人才培養過程都是有缺陷的,不管方法多麼先進。如何對應呢?我要説的第四點想法是,在我們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時候,我們要跳出這個固定的思維框子,去關注與“培養”同等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發現”和“保護”那些不尋常的人,那些看上去“極端”的人和有“極端”想法的人。比培養更重要的是培育,是創造環境讓傑出人才“冒”出來。當他們“冒”出來的時候,我們能夠去發現,去欣賞,去保護。我們從事教育,從事培養人才,要謙卑一些,要善於去發現那些不符合已知標準但有創造力的人,要去給我們看不慣的人也有成長的空間。

  總結一下我的上述四點想法。第一,創新型人才的核心是創造力,創造性精神、創造性思維、創造性能力是創造力的三要素。第二,培養人才的創造力必須先創新教育模式,自由、寬鬆和容忍的環境是必要條件。第三,正規的人才培養本身,不管多麼先進,在增加平均水準的同時具有減少方差,減少創造性的趨勢。第四,在致力於培養人才的同時,也要善於發現那些在常規標準下不尋常但是有創造力的人。(作者為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