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新媒:諾獎學者稱西方對中國經濟悲觀沒事實根據

  • 發佈時間:2016-03-24 14:32: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遊潤恬  責任編輯:王斌

  新加坡《聯合早報》22日報道稱,原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裏德斯教授對中國經濟前景表示樂觀 認為國際上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悲觀“沒有任何基礎可言”,也“沒有事實根據”。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北大經濟政策研究院21日聯辦“2016兩會後經濟形勢和政策分析會”。目前在倫敦經濟學院任教的克裏斯托弗·皮薩裏德斯(Christopher A. Pissarides)在會上被問及是否看好中國經濟前景時,作出上述表態。

  他説:“我知道國際間普遍對中國經濟放緩感到悲觀,但我認為他們這種悲觀的論調是沒有任何基礎可言、沒有事實根據的。”

  他分析,國際社會之所以會感到悲觀,主要是因為看到中國出現資金外流和股市動蕩。不過,皮薩裏德斯看到的卻是,中國正在積極推進結構性改革等政策,所以對中國經濟前景充滿信心。

  政策若公開透明 外界就不會悲觀

  皮薩裏德斯認為,中國的政策如果能更公開透明,外界對中國經濟就不會悲觀。為此,他建議,中國體現出更大的透明度,尤其是在宏觀經濟和金融政策方面,以糾正國際社會的錯誤觀念。

  五名經濟教授:須提升生産率和資本使用率

  皮薩裏德斯和與會的四名北大教授也分析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問題並提出建議。綜合五位經濟教授的觀點,他們認為要發展中國經濟,就必須提升勞動生産率和資本使用率。

  皮薩裏德斯也是勞動經濟學大師。他指出,中國的勞動生産率只是美國的12%,而提升勞動生産率的辦法之一,是把農業勞動力轉向其他領域。

  目前,中國農業勞動生産率只佔經濟總生産率的25%,這意味如果勞動人口從農業轉向工業或服務業,他們的勞動生産力有望增加三倍。

  皮薩裏德斯進一步指出,美國務農人口僅佔全國2%,卻能夠生産世界大部分的糧食,而中國務農人口則高達20%。這意味只要中國能提高務農效率,就不需要這麼多人務農。

  推行土改可提高務農效率

  他因此建議中國推行土地改革,通過土地流轉讓面積小的地塊可以集中到有資金的人手裏,他們就可以購買農業機械,提高務農效率。

  北大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教授演講時也指出,中國的工資過去10年的增長比勞動生産力的增長多好幾倍,這加大了中國企業的成本壓力,影響企業製造裝備投資的能力。

  資本是人力之外的另一發展經濟元素。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劉俏教授認為,中國金融改革的迫切任務是提升資本使用率。

  他説,去年中國金融業的附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9%,這比美國在2008年的8%高,而美國金融業佔GDP比例過高被認為是當年爆發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

  劉俏認為,未來的標準是把中國金融體系對GDP的貢獻從9%降到5%或6%。而中國金融體系佔GDP的比例之所以高,是因為中間環節太多,以致資金需求方和供給方的連接過程無法達到“簡單、直接、高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