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字號:  

外媒提深港通四猜想 分析師看好創業板納入標的

  • 發佈時間:2015-05-27 09:34:22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深港通漸行漸近,與此同時,A股創業板也不斷上漲。創業板會納入深港通標的嗎?深港通額度會怎麼設計?彭博新聞社提出了“深港通四大猜想”,並採訪了分析師的看法。六成分析師預計即將出臺的深港通總額度與滬港通差不多,部分分析師表示創業板有可能納入標的股。

  以下是彭博文章全文:

  既期待又怕受傷害 創業板股票或納入深港通 分析師稱後市看漲

  據彭博對券商分析師及交易員的調查,瑞銀和中金等料滬港通擴容可能與深港通開通同時。六成受訪者預計即將出臺的深港通總額度與滬港通差不多;四成人料額度可能小于滬港通。共計10家券商的分析師及交易員接受了本次調查。

  猜想一:深港通額度

  匯業證券策略師岑智勇(微網志):初步深港通設計料與滬港通差不多,鋻於深圳有較多吸引人的高增長股票像是網路、IT及媒體,額度之後應會提高。

  瑞銀分析師楊靈修稱,深市及滬市兩地市值不會差太多,且深市交易比較活躍,因此起初深港通額度應與滬港通差不多。

  交銀國際首席策略師洪灝則認為,深港通額度料約為滬港通的七成,因為深圳市值僅上海七成。滬港通額度自開通後尚未被用盡,對深港通額度有影響。

  持同樣看法的還有華泰證券分析師姚衛巍,其也認為深港通額度可能小于滬港通,因為現在滬港通單日額度用滿的情況也很少。

  瑞銀分析師楊靈修、中金分析師王漢鋒皆稱,深港通開通時,有可能同時宣佈滬港通額度的擴容。中金:預計北向交易的參與者沒有門檻限制,但南向交易的參與門檻有望與滬港通機制一起下調。

  麥格理中國策略主管Erwin Sanft稱,預期深港通推出時,滬港通同步擴容一起納入小盤股。此將提振南向交易量,因為內地投資者偏愛小盤股。

  注:根據彭博數據,餘額佔滬股通總額度約50.1%,佔港股通總額度約62.1%。

  猜想二:創業板股票或納入

  滬深300指數可能納入深港通,其中包含部分創業板個股。持此看法的有瑞銀、凱基、民生證券、申萬宏源、Forsyth BarrAsia。

  瑞銀:列入的標的有兩種可能,一是深證100深證300、滬深300指數的深圳部分及A/H掛牌公司,二是深成指擴容後的500支標的。但不排除決策層釋放更積極的開放市場信號,讓更大容量的深市股票納入深港通中。

  Forsyth Barr Asia香港/中國銷售交易員Bill Bowler稱,預期滬深300指數中所有深圳股票(118支)、深證100、A/H股票及部分中小板和創業板股票將獲選。

  申萬宏源分析師王勝:未來首先納入的標的可能是深證100、深證300、及滬深300中深圳交易所A/H同時上市的個股,共309支股票,其中118支屬於滬深300成份股,17支為A/H兩地上市股。

  猜想三:深圳成指擴容後也是可能標的

  持此看法的有博時基金、匯業證券、華泰證券及瑞銀。

  博時基金高級策略分析師余軍:擴容後的深證成指對深圳主機板、中小板各覆蓋200隻左右股票,對創業板覆蓋近100隻,因此對深圳市場有全面的代表;擴容應該是為深港通做準備。香港市場上,恒指的小盤股和中型股指數可能都會被納入深港通。

  注:據深交所公告,5月20日對深證成份指數正式實施樣本股擴容,樣本股數量將從現有的40隻擴大到500隻。

  匯業證券策略師岑智勇:可能納入的包括深證300、深證100及深圳成指;創業板股票可能是第二階段,因為估值及風險較高。

  華泰證券分析師姚衛巍提出三種方案,分別是深交所的A/H兩地上市股加上深成指、深證100或深證200

  猜想四:北熱南冷或扭轉

  瑞銀、交銀國際、麥格理皆認為深港通開通後,“南冷”情況或扭轉,因為香港估值便宜,且內地投資者喜愛小盤股。

  凱基證券:深港通開通後,額度利用率可能不及滬港通。A股多數時間強過港股,所以滬港通開通後形成北熱南冷。港股仍有估值優勢,等到創業板泡沫破滅,資金就可能流向港股市場。

  交易策略一覽

  瑞銀楊靈修:深圳的投資機會包括價值增長股,其他市場買不到的稀缺個股,例如洋河股份五糧液這類白酒公司;和A/H兩地上市中的A股折價股,深圳市場僅萬科比港股便宜。

  凱基證券陳浩:深圳市場看好電子設備、地産、醫藥股。香港市場的中小盤股票機會較好,看好軟體、資訊技術、娛樂、網路及網遊股;博彩股未來基本面如果恢復,估值也會有大提升

  麥格理Erwin Sanft: 維持加碼中國股市的中小盤股。

  民生證券:看好“深港通”概念龍頭股,深市與港市中相對於對方市場比較獨特的個股,以及A/H兩地上市股中價差較大的個股。

  創業板後市仍看漲

  瑞銀楊靈修:創業板估值確實很高、也不可持續,但要有外力作用才可能有調整。外力像是大量的股票供給,像是在美上市中資股回到中國上市,或者官方出臺指引控制市場漲勢。

  凱基證券分析師陳浩:在中國經濟未來兩、三年真正觸底反彈之前,創業板表現仍會優於主機板;這輪牛市必須是創業板走牛為基礎,創業板若不行了、牛市也不存在了。

  民生證券:創業板短期存在調整壓力,但牛市仍在繼續,後期預計仍將存在高點。

  博時基金余軍:創業板泡沫在刺破前可能變更大;最大的風險來自資金環境的扭轉、政府政策的轉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