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運作“滿月” 滬指震蕩漲1.31%衝擊新高

  • 發佈時間:2014-12-18 10:33:23  來源:生活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焦健

  滬港通股票交易自11月17日推出,至12月17日運作“滿月”。17日,滬指高開震蕩攀升,在銀行、港口航運、機場航運、工業4.0等板塊帶動下最高上探3076.6點衝擊新高,報3061.02點。此種兌現是否得益於降息等消息面刺激而脫離于滬港通影響?12月17日記者採訪了中銀國際證券哈爾濱營業部行銷服務部段長智經理和江海證券花園街第二營業部投資顧問彭海濤。

  滬港通助力風格轉換

  對A股影響日益顯現

  自滬港通推出以來,滬市大盤持續走強。

  12月17日,滬深兩市高開,滬指高開震蕩攀升,在銀行、港口航運、機場航運、工業4.0等板塊帶動下最高上探3076.6點衝擊新高,之後高臺跳水一度翻綠,最低下探2993.33點,盤中跌破3000點關口,振幅近3%,深成指高開後窄幅震蕩,創業板低開震蕩調整,一度回升翻紅,兩市成交超9000億成交量有所放大。截至收盤,滬指報3061.02點,漲39.50點,漲幅1.31%成交5803.39億,深成指報10786.72點,漲118.11點,漲幅1.11%成交3283.25億。

  如此強勁的逼空行情令哈市一些滿倉踏空的投資者深感迷茫。12月17日,記者採訪了中銀國際證券哈爾濱營業部行銷服務部段長智經理。

  段經理説,從表面上看,滬股通每天流入滬市的資金僅30億元左右,似乎對滬指影響有限,但通過深層次的挖掘,我們卻可以從中看出端倪。香港股市素來以機構投資者為主,中小散戶相對較少,投資風格以挖掘確定性收益題材為主,尤其偏愛低市盈率、高回報個股。

  段經理説,透過近期滬市個股表現,我們認為,市場投資理念已經隨著滬港通的推出而悄然轉變。券商板塊的持續上漲已經使其成為本輪行情的領漲龍頭,其根源就是今明兩年的確定性收益增長。一方面受市場成交量持續放大,券商佣金收入明顯增長,另一方面,近兩年券商業務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已經顯現成效,尤其是融資融券等業務的杠桿效應正在不斷釋放,更加促成了券商概念的崛起。另外,銀行、保險、信託、地産、交通運輸等低市盈率板塊不斷地被挖掘出來,使滬市大盤一路成功闖關。預計後市滬市行情仍將持續一段時間,投資者可重點觀察券商板塊的表現,若該板塊走弱,或滬市成交量不能維持在4000億左右,則短線面臨回調風險。

  從滬港通使用率來看

  資金對港股市場相對冷靜

  在滬港通推出前,與其相關的每一則資訊都是資本市場的熱點話題,然而,從推出後十幾個交易日的情況看,卻沒有出現各方期待的熱度。

  12月17日,江海證券花園街第二營業部投資顧問彭海濤在談到滬港通推出後對市場的影響時説,滬港通交易趨勢基本呈“北上積極,南下謹慎,持續冷淡”的態勢。

  彭海濤説, 11月17日交易首日滬港通開盤後港股通和滬股通首只成交的股票分別為長江實業和伊利股份。當日13時57分,滬股通方面的每日130億人民幣額度即被用盡,而港股通方面,整日只用去額度的17%。隨後10個交易日滬港通延續了北上積極南下謹慎的態勢,但是成交量急劇萎縮。與此前市場的高度關注相比,交易量遠遠不及市場預期。

  港交所最新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滬港通額度獲高效使用,在滬港通推出的前四週內,滬股通及港股通的全日買入成交額均超過賣出成交額。而且前四週的總成交額均超出額度用量,其中港股通的平均每日成交額為每日額度用量約兩倍。

  彭海濤認為,對於滬港通的冷清開場,原因是多方面。首先滬港兩地市場的估值對價差從4月起的半年至今已基本持平。其次港股通初期設50萬元投資門檻也將不少內地投資者拒之門外,且內地投資者不論在對聯交所交易規則還是對港股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了解都還很有限,需要逐步去適應。再次近期A股市場表現強勢,上證指數一路放量上攻連創新高,使之內地投資者交易港股通的熱情有所降低。

  彭海濤説,滬港通交易未來的趨勢仍將持續北上積極南下謹慎的格局,目前由於港股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注重價值投資,傾向於投資成長性較好的低估值藍籌股,優選市凈率市盈率較低且分紅比例較高的白馬股,且投資持股週期長。相對港股而言,A股市場經濟增長率高於港股市場,A股傳統行業的藍籌股具備估值優勢,對港放開的A股與港股H股比較而言,A股估值優勢主要集中在銀行、大消費等行業。例如滬港通標的A股銀行業靜態市盈率為4.6倍,而港股H股銀行業靜態市盈率則為6.5倍。2013年中證高分紅指數80隻成份股總分紅額高達5535億元,如600863內蒙華電2013年的股息率為8%,工行、農行、中行、建行四大行股息率也均超過7%。

  彭海濤認為,隨著滬港通的進一步發展,低估值、低市凈率且現金高分紅類A股將受到海外機構投資者的持續關注。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境外的長期的絕對收益投資資金將通過滬港通持續涌入A股市場,一定程度上會改善A股的投資者結構,具有穩定收益的價值藍籌公司,其估值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哈市股民

  如何玩轉滬港通?

  在滬港通推出前,與其相關的每一則資訊都是資本市場的熱點話題,然而,從推出後十幾個交易日的情況看,卻沒有出現各方期待的熱度。 12月17日,滬港通運作“滿月”,記者從哈市多家獲批開通滬港通的券商營業部了解到,哈市股民辦理滬港通略超平時新開A股賬戶數。

  數據顯示,自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推出以來至2014年12月12日前二十個交易日,滬股通及港股通均呈現凈買入狀態,即滬股通及港股通的全日買入成交額均超過賣出成交額。對此, 江海證券花園街第二營業部投資顧問彭海濤建議,作為風險投資,哈爾濱市股民只有真正熟悉滬港通,才能在風險與機遇中獲得收益。

  據中銀國際證券哈爾濱營業部行銷服務部段長智經理介紹,滬港通總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滬股通,另一部分是港股通,對於境內投資者來説,主要參與的是港股通,投資者可通過內地券商、上交所購買入境股。

  哈市投資者怎樣才能使用港股通呢?“已有A股賬戶的投資者,如果開戶券商有這項業務,可以直接操作港股通。” 段長智經理説,目前境內獲得首批參與港股通業務的券商有89家。

  但並不是所有投資者都有資格開通該業務。除機構投資者以外,普通投資者必須在開通該業務前一日,賬戶資金和賬戶中的股票市值加起來大於或等於50萬元,並通過風險測評,才能開通該業務。

  “之所以會設置50萬元的門檻和風險測試,是考慮入境股市場的風險比A股市場更大。” 江海證券花園街第二營業部投資顧問彭海濤説。

  投資者通過測評後,還需要簽署風險提示書和委託交易書。目前很多券商都已經開設了網上直接開通港股通業務的功能,基本要求和步驟都是一樣的。

  降息帶來的影響正在發酵

  隨著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貨幣政策放鬆的尺度也越來越開放,11月22日,央行突然宣佈降息, A股市場也應聲而起,從降息之日至12月第一週,10個交易日內,上證指數大漲500點,漲幅20%。

  “銀行股行情還沒完。”市場人士認為。目前銀行股行情的預期理由則來自以下幾點:

  一是存款保險制度雛形的落地。雖然這意味著利率市場化推進可能加速,對銀行看起來並不是大利好,但該人士認為,這進一步助推市場看好上市銀行比較優勢,畢竟上市銀行質地更好,更透明,更為值得信賴。

  二是降息。該人士認為,此次降息帶來了進一步降息及至降準的預期,這一方面會帶來更多資金入市,另一方面,降息也有利於房地産市場的回暖,提振經濟形勢,而此前包括房地産市場的回調等都被認為是銀行資産品質承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降息後所帶來的系列改變預期也帶來了一定的正向效應,且認為預期好轉的態勢可以覆蓋降息帶來的銀行息差下行壓力。

  日前,降息帶來的影響正在發酵,不僅讓股市大幅飆漲,也開始利好蔓延至野蠻生長的P2P網貸行業。業內人士表示,央行降息讓存款利率下降,使得部分銀行理財産品也有所下降,從銀行流出來的資金,部分流入了最近火爆的股市,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來説,靠譜的P2P平臺成了他們的選擇。

  12月17日,正準備從銀行取錢的李女士在接受採訪時説,她有30萬元閒錢,之前股市行情不好,所以有10萬元在銀行存的一年定期,另20萬元買了銀行的理財産品。現在降息了,存在銀行收益少了,所以準備把錢取出來。李女士説,股市雖然最近大漲,但是現在也不敢追,她決定把錢用來進行P2P平臺理財。

  部分知名PE及上市公司背景的多家網貸平臺,最近成交額迅猛上升。降息降低了整個社會的融資成本,對於僅僅依靠高利率吸引投資者的中小P2P平臺來説,同樣加大了運營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