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中國觀 > 正文

字號:  

國內商品期貨市場火爆源於市場信心提升

  • 發佈時間:2016-04-27 11:13:2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才 道  責任編輯:李春暉

  近期,國內商品期貨市場持續火爆,從螺紋鋼、熱軋板到棉花和聚氯乙烯,各品種量價齊升,上漲“根本停不下來”。領漲的部分“黑色系”品種自低點已漲超70%。

  市場人士認為,此輪行情是在經濟景氣、流動性、資産配置、産能供需等諸多方面因素疊加共振下産生的。行情的背景是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整體回暖。經歷數年熊市之後,大宗商品市場整體處於歷史低位,不少品種價格已自高點腰斬,很多“黑色系”、農産品期貨的價格甚至跌破成本價。由此形成相對的價值洼地,吸引了股票、債券等風險敞口轉移出來的大類資産配置資金,也吸引了各國量化寬鬆競賽過程中釋放出來的大量流動性。隨著美聯儲升息預期減弱,原油、黃金、銅、鋁等價格都一路上揚。

  可以説,此輪行情的根源是市場信心的提升和市場供需關係的轉換。

  一方面受益於穩增長:一季度我國國民經濟開局良好,GDP增速超出預期,尤其是全國主要城市房地産市場升溫,這些因素都必然反映到對基本面敏感的大宗商品市場,造成濃厚的看多氛圍。

  一方面受益於調結構:在供給方面,前期去産能措施已經開始發揮作用,産能過剩行業供給放緩。以我國鋼鐵行業為例,2015年粗鋼産量近3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今年一季度仍為負增長。而在需求方面,諸多宏觀調控措施協同發力,今年一季度,投資增速出現回升態勢,製造業出現季節性回暖,都導致了大宗商品需求量增加。

  在各類市場中,商品期貨市場較為直接、真實地反映了經濟基本面。商品市場的回暖,既可視為市場信心提升的“溫度計”,也是實體經濟進一步向好的“風向標”。

  産品價格的強勢反彈,已經體現為相關生産企業的業績改善。據研究機構按當前價格估算,煉鋼毛利率已達20%以上,為近年來的較高水準。截至4月25日,公佈了一季度業績的10家上市鋼企中,有6家公司利潤實現了大幅減虧或同比增長。

  但值得關注的是,雖然此輪行情在基本面、技術面上都有一定支撐,但短期內的過快上漲,也在市場層面累積起相當風險,必須加以防範。

  各品種成交量、換手率快速增加,價格波動幅度加大,外部資金紛紛涌入——多種跡象表明,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某種程度上已出現交易過熱苗頭。螺紋鋼期貨主力1610合約單日交易量2億多噸,幾乎達到該品種全年産量;由於會員集中登錄,交易系統開盤甚至一度發生擁堵;單邊上漲行情使以套利為目的的遊資獲利頗豐,而對諸多以套期保值為主的實體企業則形成了較大的逼空壓力。

  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期貨市場通過其獨有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服務。而市場的暴漲暴跌都會影響其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與其他市場相比,保證金不過幾千億元的期貨市場容量偏小,同樣的資金量通過杠桿放大,可能造成更大的市場震蕩。雖然市場價格距歷史高點尚有相當距離,但短期內行情的過快上漲,不僅會加大市場的投資風險,也會增添新的過剩産能和不良債務,影響去産能、去庫存任務的進度。

  近日,國內幾大商品期貨交易所紛紛出臺措施,對部分震幅過大的“明星品種”採取了放寬漲跌停板幅度、上調最低保證金和交易費等措施,已對炒作起到了一定“降溫”作用。接下來,除了在交易制度方面進一步扎牢籬笆,用“堵”的辦法,防範和化解潛在的金融風險外,更要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用“疏”的辦法,將資金導流到實體經濟中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