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兩會前瞻: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政策調整坐標

  • 發佈時間:2015-02-23 11:24: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周銳  責任編輯:張少雷

  羊年春節,位於北京中關村的中國最著名的電子賣場群卻門庭冷清。節後即將“轉型”的中關村E世界裏,多個知名品牌的店面已人去室空,一位玩著手機的店主説,現在來的也只有一些熟客和維修的生意。

  如果將此蕭條景象作為“先知之鴨”來評估消費乃至中國經濟的溫度,那麼一定會得到一個明顯偏離事實的結論。除了自身品牌的問題,傳統電子市場由盛轉衰的最大推手,其實是消費向網際網路平臺的大轉移。

  在北京西四環外一個小區的門口,多家快遞公司三輪運貨車一字排開。在數百件各式各樣的包裹中,一位快遞小哥正在對一位前來收件的女孩道歉:“您一看我這兒的情況,就能理解我為什麼不能(把快遞)送到您家裏。”

  門可羅雀的賣場、堆積成山的快遞,這一景象詮釋了“新常態”這一當下中國宏觀經濟領域最為熱門詞彙的內涵:傳統的優勢逐步消退,新的動力開始聚集。而新舊轉換階段最直觀的特點正是各種指標的冷熱不一。

  即便是從更為宏觀的視角來看,這種分化的特點也依然明顯。在工業領域,2014年,中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大幅回落至3.3%,但高技術製造業利潤增速卻高達15.5%。在樓市,一二線城市房價穩中有升,但三線城市卻跌幅擴大。

  “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增長動力轉換的新階段,分化是很正常的現象。”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一些分析人士如果沒有注意到這一特點,還是依靠單一指標來分析中國經濟,就會陷入判斷的迷霧。

  在中國經濟系列核心指標中,最受關注的依然還是GDP增速。剛剛過去的2014年,中國GDP增7.4%,創出近24年來新低。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數據發佈會上專門向媒體建議,在新常態下,不要只關注GDP多少年新低,而應同時關注就業、物價等多個指標。

  事實上,淡化各方對經濟增速的過度強調是本屆領導人履職後的一貫思路。中共十八大後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穩增長”僅出現兩次。次年,官方又為經濟增速增添了“不會帶來後遺症”的要求。

  201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官方更是明確詮釋了新常態的內涵,要求主動適新常態,保持經濟運作在合理區間,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這一系列的變化所傳遞的信號是官方不會輕言大規模刺激來換取經濟增速的短期增長,而將重點放在經濟品質和效益的提升。此舉有效穩住了市場和地方政府的預期。

  “以前總覺得,政府總會再來個幾萬億救我們的。”中國建築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志平坦承,“過去一年,企業丟掉了這個幻想,轉而意識到,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很長的平臺期。”

  在剛剛結束的地方兩會上,29個省區市不同程度下調了今年的GDP增長目標,將改革創新、著力改善民生等作為發展經濟的優先選項。新常態背景下的坐標調整在不久後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有望得到系統性的呈現。

  屆時,官方料對全年經濟增速目標進行微調,以服務於把調結構放在更為重要位置的要求。物價漲幅、就業水準、糧食生産等指標的全年目標或許也將出現相應的調整。

  而在新常態的背景下,官方如何應對人口紅利衰減、製造業成本上行等傳統優勢的離去,如何通過簡政放權、鼓勵創新、支援創業等政策安排打造新的經濟點都將成為各方高度關注的事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