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經濟數據低迷引發擔憂 通縮成2015年頭號大敵

  • 發佈時間:2015-02-23 11:1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崔硯冬  責任編輯:張少雷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今年開年以來,中國經濟再次進入“多事之秋”,披露的各項經濟數據表現欠佳。1月份,CPI跌破1%,僅為0.8%,PPI同比下降4.3%,出現連續35個月負增長,CPI、PPI雙雙創下近五年新低。而1月製造業PMI指數49.8%,也創下自2012年9月以來28個月新低。

  通縮週期已漸行漸近

  由於各項數據的不理想,“通縮”的討論聲也再度響起。那麼,中國是否已經步入“通縮週期”了呢?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姚景源:還不能講我們進入到通縮的週期。現在一些指標的變化説明瞭兩個問題,一個是中國經濟正在進入新常態,而新常態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由過去的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第二是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比較大。在這種狀態下,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做到這一點就不會陷入到通縮週期。

  的確,鋻於新年伊始太多數據創新低,著實令不少人“心中一緊”。但也有分析認為,物價至少出現連續3至6個月的負增長,才能被定義為通縮。目前中國的CPI依舊處於正增長的狀態,只是增速有所放緩。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並沒有出現通縮。

  雖然當前的CPI依然為正,並沒有達到定義中“通縮”狀態,但不容回避的事實是,中國經濟通縮已經漸行漸近。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看來,當前的中國經濟通縮既有供給端因素,也有需求端因素,屬於比較複雜的“混合性通縮”。

  張茉楠:有一部分是有利於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特別是像技術革命、産業革命、能源革命所帶來的生産成本的下降,只是短期內會伴隨需求不足。

  “通縮”成2015年中國經濟頭號大敵

  無論中國經濟現在是否已經進入“通縮週期”,“通縮”都已經成為2015年中國經濟的頭號大敵。那麼,該如何對抗通縮呢,姚景源認為,確保經濟增長,中國還有很多牌可打。

  姚景源:我們還是要靠三駕馬車。儘管1月份出口不盡如人意,但今年總體會好于去年,外部環境會比去年好,美國經濟在復蘇。國內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六大領域擴大消費,今年消費會是一個平穩狀態。再有就是投資,基礎設施的投資還有很大空間。

  張茉楠認為,該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齊上場了。

  張茉楠: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應該同時發力,一方面通過降低融資成本,通過結構性的定量調控的貨幣政策,另一方面在財政上應該進行減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