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新常態
- 發佈時間:2015-12-23 20:00:20 來源:國際線上 責任編輯:張少雷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15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部署2016年經濟工作,提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黨中央在綜合分析世界經濟和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基礎上,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大戰略判斷,即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在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同時面臨穩增長和調結構的雙重任務。我國經濟發展遭遇新的困難和挑戰,包括結構性産能過剩、經濟增速放緩、房地産庫存壓力和區域性金融風險問題。經濟新常態對我國的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調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直面經濟挑戰,在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提出採取一系列組合拳,實施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核心的經濟政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是推動供給結構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同時通過生産要素的優化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數量。
第一、要積極穩妥解決部分領域市場存在的供大於求問題。煤炭、鋼鐵、化工、有色等行業已經存在明顯的産能過剩,經營環境持續惡化,信用風險日益暴露。房地産庫存壓力也對我國未來經濟和金融體系穩定發展構成威脅。化解産能過剩能夠降低經濟運作中的風險,優化産業升級,但同時也會引起相關企業和人員利益的重新分配,因而必須在戰略平衡中穩妥有序推進。
在化解産能過剩方面,會議提出要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係。在盡可能兼併重組的情況下,依照破産清演算法,通過市場化破産程式進行清理。同時,做好職工安置工作並對失業和再就業人員要加大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
在化解房地産庫存方面,會議提出幾個方面的方案。首先,政府要進行相關政策調整,釋放對房地産市場空間。一方面要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通過戶籍制度改革,增加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另一方面,要取消已經過時的購房限制性措施。其次,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再次,要鼓勵房地産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最後,積極促進房地産業兼併重組,提高産業集中度。
第二,要積極通過政策調整優化生産要素配置,為微觀企業主體提高産品品質和創新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首先,要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包括通過簡政放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降低社會保險費、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降低電力價格、降低物流成本等方面措施。其次,要為企業技術升級和創新提供融資支援。為了支援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政府鼓勵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技術改革和設備更新創新金融支援方式,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能力。同時進一步通過企業債務減免為企業鬆綁,激發企業活力。再次,要進一步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完善市場化、可持續的投入和運營機制。最後,要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資,是勞動者適應複雜變化的市場環境的需要,實現勞動力要素的升級。
第三,通過擴大財政赤字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為結構性改革創造穩定的金融環境。在繼續沿用“積極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宏觀政策框架下,政府將會積極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配合靈活適度的穩健貨幣政策。政府在擴大政府發債規模和結構性減稅的同時,堅持結構性改革的方向,降低經濟增長對信貸擴張的依賴,為結構性調整創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第四,要進一步發揮“一帶一路”倡議以及構建對外經濟開放新格局在需求側對結構性改革的支援作用。通過落實“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推進自貿區及投資協定談判,為資本輸出和企業國際化經營創造良好的條件。海外市場的拓展將會進一步緩解國內産能過剩、提升企業生産服務品質和技術創新。(劉瑋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