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學者析經濟工作會議亮點: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發佈時間:2015-12-22 16:50:06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落下帷幕,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15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部署2016年經濟工作,重點是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筆者認為,這次會議的最大亮點就是突出強調了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作為“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並明確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準整體改善”。

  這次會議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明年和今後一段時期中國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對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對未來發展路徑的整體謀劃,有利於推動中國經濟提質增效、行穩致遠。從整體上看,可以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個層次分別加以理解。

  從“供給側”看,更加強調擴大有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就是從供給、生産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産力,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屍企業,淘汰落後産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供給側”,從短期看是為了應對當下的嚴峻挑戰,而從長期看,則是追求一個“供需向相匹配”的新經濟結構,注重通過“打好脫貧攻堅戰”“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能力”“培育發展新産業”“加大投資於人的力度”“保障農産品有效供給”等途徑,實現中國經濟保持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當然,強調“供給側”,並不是説就不要“需求側”了,而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更加強調“有效供給”,更加強調供給的品質,更加強調經濟發展的效益,更加強調實現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增長。

  從“結構性”看,更加強調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這其中既有總量性、全球性、週期性因素的影響,但根本上講,主要還是結構性問題。比如,當前經濟增速放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産業增長動力的“青黃不接”,新舊産業出現“快打慢”現象。因此,按照中央經濟工作的戰略部署,以結構調整帶動經濟增長,以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是做好明年和今後一段時期經濟工作的重要思路。要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靠創新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要用新思路新舉措深挖內需潛力,持續擴大消費需求,發揮好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要大力優化産業結構,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著力抓好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要促進區域發展,更加注重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要保護生態環境,更加注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産方式和消費方式。

  從“改革”看,更加強調依靠全面深化改革適應新常態。擴大有效供給,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最終要靠全面深化改革來加以推進、加以實現,需要體制機制的保障,需要通過加快釋放改革紅利,促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沒有改革的縱深推進,就不可能有中國經濟的行穩致遠。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要加大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力度,加快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要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重點領域的改革,深化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各種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城鄉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快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以科技創新推動創業,以大眾創業帶動就業,加快“雙創”戰略和政策的落地。

  總而言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將成為適應和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重要抓手。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和愈加嚴峻的國內形勢,我們需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切實化解國內過剩産能、創新經濟增長動力、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推動房地産去庫存以及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等,以更加紮實的工作和更加有效的改革,推動中國經濟向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