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人大代表談如何破解看病難題:重建醫療新秩序

  • 發佈時間:2016-03-15 09:48:42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蘭辛珍  責任編輯:張少雷

  “看病貴嗎?”

  “貴!”

  “看病難嗎?”

  “難!”

  “怎麼解決?”

  “······”

  這可能是在中國各大城市就看病問題街頭隨機採訪時,你所能獲得的結果,幾乎完全一致的答案,會讓每個人懷疑,這是不是找好的“托”?

  但事實就是這樣,看病貴,看病難,以及對如何解決貴和難又茫然不知,早已成了中國老百姓心頭的另一種“病”。

  為了緩解看病難題,中國政府一直在想辦法,曾多次對醫藥體制,藥品定價制度進行過改革。但看病貴看病難,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於是每年全國兩會上,如何破解看病貴和看病難這道難題,成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們持之以恒的建言“接力賽”。

  郭玉芬:重建醫療新秩序

  3月6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省民盟副主委郭玉芬,鄭重的向大會議案組提交了自己的建議。

  “多年來親歷醫改和經驗總結,本人認為目前醫改應從重建‘兩個新秩序’做起,逐步建立起患者‘就醫’新秩序和醫生‘行醫’新秩序。目前兩者均是醫改最難啃的骨頭。” 郭玉芬在建議書中這樣寫道。

  郭玉芬表示,通過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立,明確各級醫療機構分級分工,建立合理有效運作機制,引導患者轉變就醫觀念,有序就醫,以更好的服務將患者留在基層;通過公立醫院改革,實現醫院治理體系現代化和醫療公益性的回歸,徹底切斷“以藥補醫”和由此産生的“利益誘導下的醫療行為”,使公立醫院、醫療行為回歸公益性。這是就醫行醫兩個秩序的要點。

  郭玉芬認為,重建就醫秩序並不難,因為前期的醫改紅利為進一步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比如甘肅省以病種為基礎的分級診療制度建立,以及醫師走訪基層多點執業管理辦法、大病保險、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等方面成效顯著。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了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

  如何讓公立醫院摒棄逐利性,回歸公益性,重建行醫秩序雖有難度,但破除“以藥補醫”將成為國家醫改重點,通過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撬動基層醫療機構的建設和基本醫療服務公益性的回歸,已經成為公立醫院改革的著力點。目前國辦及國家衛計委均已經發佈了進一步規範公立醫院藥品集中採購的文件。這為建立新的行醫秩序創造了條件。

  “最終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質,醫生回歸看病角色,藥品回歸治病功能,實現醫療新秩序的重建,就會解決看病貴和看病難的問題。”郭玉芬説。

  高廣生:調整醫療保障管理體制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四醫院主任醫師高廣生向全國人大建議,調整現行醫療保障管理體制,由衛生計生部門主管醫療保障。

  高廣生表示,醫保是目前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的一個方式,通過醫保報銷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現在國家醫保覆蓋率達到了90%以上,衛生計生部門管理醫保績效會更高,群眾更受益。

  高廣生説,醫療保障必須通過醫療機構提供服務來實現,與養老保險等其他社會保障按照規定標準直接發放保險金有本質不同。醫療保障同醫藥衛生體系聯繫更為緊密。醫保資金的高效利用要求醫保的精細化管理,而醫保的精細化管理依賴於醫療服務的精細化管理。疾病和相應費用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一種疾病如何診斷,如何合理用藥,採用什麼樣的治療方案,費用如何合理報銷,只用衛生專業部門才能科學確定。衛生計生部門熟悉醫療機構運作和醫療服務的內在規律,能夠發揮“內行”管理“內行”的優勢,有效減少醫療保障管理和醫療服務提供的資訊不對稱,制定更加專業合理的醫保政策,將控制費用和規範服務有機緊密結合。

  “醫保制度作為我國醫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務,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高廣生説。“誰管理醫保誰就應該對提高醫療品質和控制費用負主要責任。由衛生計生部門管理醫療保障,能夠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上實現權責一致和有效問責。”

  高廣生表示,由衛生計生部門統籌管理醫療保障,既能規範醫療服務、保證醫療品質,也能合理控制醫療費用,保證醫保資金的高效利用,從而將國家對醫療保障和衛生事業的投入最大限度地轉化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實際上,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統一管理是國際主流做法和發展趨勢。“八國集團”的全部國家,“金磚國家”中的巴西、俄羅斯、南非,我國的台灣和香港地區都由一個部門統籌管理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

  孫飄揚:改革政府藥品採購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飄揚,作為制藥企業人士,對藥價高有另一種看法。“抗癌藥奧沙利鉑,進口的在國內賣到2千多塊錢一支,而我們生産的在國內才賣200多塊錢一支。”孫飄揚説。

  醫生為了獲取更多利益,在處方中開具昂貴的進口藥,這確實是看病貴的一大原因之一。實際上,這些進口藥的品質和療效並不會比國産藥好多少。

  “我們公司現在整個生産體系經過7年時間的努力,全部通過美國FDA認證,而且我們的産品也賣到了美國市場上,尤其是注射劑。因為注射劑對無菌的要求特別高,我們公司第一個把中國的注射劑藥品打在美國人的血管裏,且現在已經形成了規模化銷售。不光是一個産品,而是數個産品在美國市場上銷售。這些産品也是同樣按照美國FDA的標準和要求組織生産,在中國市場銷售,而且我們的價格是進口藥品的七分之一,甚至是十分之一。”孫飄揚説。

  然而,由於不公平的政府醫藥採購制度,醫院更願意採購能帶來更大利益的進口藥。

  “我們給中國患者提供了品質一流、價格合理的藥物。美國人都能用我們的藥了,為什麼中國市場招標的時候,我們的藥不能跟進口原研藥同組競爭呢?美國人都用我們的藥,美國醫院都在採購我們的藥,中國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呢?”孫飄揚説。

  孫飄揚建議,國家要給予支援,在國內招標的時候要體現國務院“品質優先、價格合理”規定,使老百姓能夠用上國際一流品質水準、而且價格又是老百姓能夠負擔得起的國産藥物,國家應該在這些方面給予支援,特別是在招標的時候要優先支援。“我們會不斷提升産品品質,努力讓中國的患者能夠使用上國際一流品質的藥品,而且是價格合理的藥品。”孫飄揚説。

  編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離不開醫藥改革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審議的“十三五”規劃草案第六十章明確提出,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並做出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承諾。要實現這一承諾,首先讓國人能夠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我們很欣慰的看到,“十三五”規劃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上,做出了突破性的決定,明確提出了“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決策,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醫院、醫生的逐利機制,優化從醫環境,構建和諧醫患關係。這與全國人大代表們的建議是分不開的,是符合民心民意的改革舉措。

  我們期待,幾年之後,隨著“十三五”規劃的落實,隨著全國人大代表們建議的推進,看病難看病貴能夠得到根本解決,這一話題成為人們回憶時的談資。(北京週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