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黑理財花樣翻新 假投資瘋狂吸金

  • 發佈時間:2015-12-11 01:00:2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舶來”的先進投資理念、財富人士的現身説法、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辦公場所、誘人心動的投資收益……在P2P平臺、投資公司頻頻跑路不再是新聞的大背景下,一些更具誘惑性和欺騙性的投資理財騙局悄然興起、花樣翻新,理應引起警惕。

  互助投資平臺:網際網路上的金融傳銷

  “投資1萬元一年能變23萬元”“一年財富增值幾十倍”“投資者遍及上百個國家,平穩運作多年”……近期,朋友圈、微網志及線下出現不少自稱“金融互助投資”的理財平臺,在宣稱數十倍收益的誘惑下,不少人參與其投資運作。

  記者看到,在一家名為“MMM金融互助社區”的網站,顯眼處標注著“月收入30%”“開戶即送50美金”等字樣。除了高回報,額外還有“拉人頭”獎勵,即每推薦一個新投資人,就可獲得其投資額10%的收益提成。

  一位自稱“可介紹新人入群”的金融互助投資者表示,新加入者可任選投入60元至6萬元不等,投資期限最長30天,月息為30%。“也就是説,投資3000元按複利一年能變6.9萬元。玩家相互轉賬,平臺不收任何費用,一年收益23倍!”

  如此高的收益從何而來?據參與者介紹,“金融互助”平臺及組織者不經營任何産業,不産生任何現金流,只是後來的投資者向之前的投資者提供資金“互助”,通俗地説,如同擊鼓傳花、拆東墻補西墻。“只要不斷有新的投資者加入,前面的人就能拿到錢。”

  溫州市民李女士説,她是經家人介紹加入了“MMM互助金融社區”在當地某微信群的。“最高投入6萬元,但很多人是用多個身份證投入,最多的上百萬元。”目前,她所在的微信群就有上百人參與“金融互助”。

  在自稱MMM金融互助平台中國區主網站上,記者看到的介紹是金融互助模式最早成立於俄羅斯,其創始人為外籍人士。“不光中國有”、“國際上認可”,也成為多個類似投資網站招攬投資者的幌子之一。

  記者在有眾多投資者的浙江等地的通信管理局了解到,MMM金融互助平台中國區主網站的伺服器所在地位於山東省濟南市,而其眾多會員分支網址和註冊網址IP設在海外。工信部網站備案數據顯示,MMM金融互助平台中國區主網站沒有在工信部完成備案註冊,根據《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管理辦法》等規定,屬於非法網站。

  不僅如此,記者看到,打著“金融互助平臺”旗號的還有數十個自稱“唯一正規官網”的中文網站。經核實,這些網站均未履行備案手續。同時,證監會公示的經營者名錄顯示,MMM金融互助平臺也沒有網際網路基金銷售和私募基金髮售等資格牌照。

  據了解,一些金融互助社區還以虛擬貨幣“馬伕羅幣”為載體,投資者要將資金換為該虛擬貨幣才能投入,兌現收益時,還要向平臺網站或介紹人換回現金。“實際上,在此前破獲的‘GBL交易平臺’等類似虛擬貨幣案件中,已經出現經營者突然消失、兌換交易程式無法進行、公司註冊地址造假等現象,投資客損失慘重。”浙江省東陽市警方負責人説。

  近日,央行、銀監會、工信部、工商總局對此類以“金融互助”為名,承諾高額收益,引誘公眾投入資金的行為,發佈了“風險預警提示”。專家提醒,這種帶有傳銷和龐氏騙局特徵的平臺不對接任何産業、不産生任何現金流,僅靠拉親戚朋友入夥、將“下線”的錢回報給“上線”,一旦資金鏈斷裂,投資者將面臨嚴重損失。

  地産理財項目:

  房企非法集資新手法

  購買一套黃金地段商品房,竟能獲得高達80%的房款返還?湖北省黃石市市民周先生購買的養老公寓就宣稱“具有投資功能”,買房後5年內可獲得高額現金收益。然而,如此“划算”的樓盤如今成了爛尾項目,淪為一起非法集資騙局。

  隨著樓市近期持續分化,已被法律明令禁止的房企非法集資手法翻新。一些不法企業將住宅、商鋪乃至車位冠以“理財産品”名義發售,部分購房者數億元投資款血本無歸。

  在黃石市,由花湖致遠地産公司開發的“上上坊養老型酒店公寓”就是曾發售“理財産品”的樓盤。記者在該樓盤的宣傳廣告中看到,開發商聲稱“既真實擁有,又有投資功能”:購房者每投資10萬元,第一年可獲12%的收益率,此後每年收益率增加2個百分點,5年累計收益達房款的80%,同時擁有公寓産權,“等於兩折購房”。

  受害者黃先生説:“這家養老公寓到現在連樣板房都沒蓋,不光是拿房遙遙無期,20多萬元的意向金眼看也要不回了。”據辦案部門介紹,因資金鏈斷裂,開發商花湖致遠地産公司已進入破産程式,其發售的“理財産品”涉嫌非法集資,涉案金額達3億多元,眾多購房者向房企繳納的預付款面臨本金不保的危險。

  除了養老公寓,一些受害者反映,住宅、商鋪、車位均曾被不法企業用於發售“理財産品”。據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查明,安徽亳州興邦公司在海南、河北等地炮製多個非法集資項目。如在海南海口紅街廣場、鳳景城等商業地産項目中,興邦公司採取“返本銷售、約定回購”形式高息招攬理財資金,相關責任人已因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獲刑。

  據了解,該公司曾與投資者約定,如果一次性以“成本價”購房,3年後購房款可全部返還,且擁有房屋所有權。然而,這是一起“龐氏騙局”,投資者繳納的房款均被挪用於彌補企業資金缺口。審判書顯示,安徽亳州興邦公司累計非法集資35億元,4萬多名群眾受害。

  “這些違規理財産品的目的就不是銷售房屋,而是‘擊鼓傳花’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一旦資金鏈斷裂,投資者將本息難保。”重慶大學財稅與金融學院教授陳晴説。

  據了解,高息返還房款、給予現房回報,是種種理財騙局的主要誘餌。北京一位投資了河北某房企“投資性地産理財項目”的市民告訴記者,自己和親友前後“借給”房企600萬元,約定的年化收益率一度超過40%,還能“給現房作為返利”。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在高利息、高收益、高回報的背後,“名為銷售房産、實為借錢融資”存在較大風險,不少所謂的“理財産品”實質是設局欺騙投資者。

  法律人士指出,多數房地産公司、養老公寓經營企業根本沒有向公眾公開發售理財産品的相關金融牌照。在不少案件中,開發商的合同、預售證均造假。還有一些“理財産品”利用投資者不了解法律法規,宣稱以住房、商鋪、車位等不動産作為擔保物,“還不上錢就給你現房”,但實際上受害者往往根本無法取得産權。

  重慶市一名推銷“晉愉V鋪”的地産仲介説,購房者在住宅正式過戶前,可另外先繳納8萬元的“車位預收款”。開發商對這筆資金按年息10%給予購房者現金收益,在住宅過戶前退還這筆預收款。“購買者不限于本小區住戶,任何人都可以買,相當於房企把車庫抵押給你,以每年10%的利息借錢。”

  然而,根據重慶市現行物業管理條例規定,非本小區業主禁止購買本小區車位,房屋登記機構不予過戶。“一旦開發商資金鏈斷裂,消費者存在無法收回本金,同時無法獲得車位産權的風險。”陳晴説。

  股權理財集資:

  “原始股”違法銷售

  “幾十萬元都打了水漂。”鄭州市民王先生説,“當時聽信了他們所説的企業馬上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原始股能獲得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收益。”

  王先生投資的這家名為上海優索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企業,因涉嫌以“原始股”非法集資,原法人代表段國帥近日被依法批捕,其炮製的假股票騙局騙取了上千名河南群眾的2億多元資金。

  “利用該企業在上海某地方股權交易市場掛牌的身份,對外宣稱‘上市公司’,是不法分子得手的關鍵。”辦案人員介紹,段國帥等人在河南召開“增資擴股”發佈會,宣佈該“上市公司”將定向發行“原始股”。同時,這家所謂的“上市公司”還一度發售股權理財集資,承諾年收益達48%,超過同期銀行存款收益20多倍。

  同樣遭遇假股票騙局的還有陜西、江蘇、上海等多地群眾。在近期公安機關查處的騙局中,一些假股票甚至傍上境外資本市場。經查,嫌疑人張建軍通過虛假出資設立“陜西嘉隆高科公司”,印製虛假傳單,向4700余名群眾出售虛假股權。其間這家公司將自己描繪為一家外資企業,稱將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集資供不法分子揮霍。

  記者調查發現,有一些企業利用地方性的企業股權掛牌轉讓市場,冒充上市公司發售“原始股”。例如在多地發生的“原始股”騙局中,均有不法分子宣稱自己是“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的掛牌企業,有明確的上市代碼。但事實上,這家股權交易中心只是一個地方機構,不法分子利用其名稱易與“上海證券交易所”相混淆,矇騙消費者。

  “受騙後才知道,上海股交中心僅是地方機構,企業在這個中心掛牌的門檻很低,跟A股市場根本沒有關係。”因投資所謂“原始股”遭遇虧損的河南籍受害者王先生説。

  記者調查還發現,一些企業以證券投資為名,以高額回報為誘餌,通過“股權眾籌”等名義詐騙群眾錢財。

  據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人民法院查明,南京一家名為“蝦米電子科技”的公司就聲稱2016年“很快將在新三板上市”,需要通過股權投資融資:任何投資者購買公司至少5萬元的股權,就能夠成為“上市公司的創業股東”。經法院認定,該公司的這一經營模式構成傳銷,其兜售假股票的違法所得均被沒收。

  辦案人員表示,上述假股票騙局都利用了投資者對A股“打新”高收益的慣性思維。“事實上,在境外資本市場乃至國內新三板市場,新股均出現過跌破發行價或無交易量的現象,投資價值上有天壤之別。”上海華榮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許峰説。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兜售“原始股”的仲介、掮客已遍佈線上線下,通過電話、線上聊天等方式向群眾兜售所謂的“潛力股”。

  記者在QQ聊天軟體搜索“原始股銷售”,即有數十個聊天群出現。在百度貼吧等網路渠道,註明“原始股銷售”的網頁、宣傳廣告隨處可見。“現在原始股賣得很火,等到明年三月公司在新三板掛牌,立馬就是6至8倍的收益。”一位兜售山東某公司“原始股”的線上銷售人員説。

  警方提示,“原始股”投資騙局的實質是從事非法發行股票和非法證券活動。“如果有公司自稱定向增資擴股,又通過電話、網路等渠道向不特定的公眾銷售股票,實際上已涉嫌違反證券法關於‘不得變相公開發行股票’的規定。”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説。

  (記者 杜放、魏董華、張翅、李勁峰、俞菀、羅政、郭久輝 綜合報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