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邵琪偉:建議將旅遊扶貧列入國家扶貧開發總體規劃

  • 發佈時間:2016-03-11 13:25:13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今日上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多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在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旅遊局原局長、黨組書記邵琪偉作了題為《旅遊業在扶貧攻堅中大有可為》的發言。

  邵琪偉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這是一塊總量大、任務重、防返貧難的“難啃的硬骨頭”。旅遊業作為朝陽産業、綠色産業、開放産業和民生産業,與“十三五”規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高度契合,在扶貧攻堅中大有可為。

  旅遊扶貧具有獨特優勢。旅遊扶貧門檻低、投資少、就業容量大、見效快。從農村的“能工巧匠”到家庭農婦都能參與,甘肅隴南一些農村婦女,依靠出售手工編織品、西和刺繡,每天可掙100元左右。全國類似的實例數不勝數。預計到2020年,旅遊將帶動全國約1200萬貧困人口脫貧,約佔貧困人口的17%。旅遊扶貧是“造血式”扶貧,可持續性強。通過開發貧困地區的旅遊資源,形成農家樂、牧家樂、藏家樂及其他特色旅遊産品,構建旅遊産業鏈,是開髮式、産業化扶貧,具有培育特色産業、增強發展能力的造血功能。旅遊扶貧是物質和精神“雙扶貧”。通過與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旅遊者的直接交流,貧困地區居民可以接觸到新的思想觀念和現代生活方式,可以改變當地相對封閉、落後的生活狀況,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

  旅遊扶貧實踐中創造的有效方式。一是開門搞經營。主要是經營農家旅館、農家餐館等方式。如廣西桂林龍勝縣現有農家旅館1200多家,農家樂800多家,近3萬人成為“扛著犁耙種田地,唱起山歌搞旅遊”的“兩棲農民”。類似的農家樂和鄉村旅館全國已有200多萬家,年營業收入達3200億元。二是參與搞接待。主要以參與鄉村旅遊接待服務的方式開展。如貴州銅仁江口縣寨沙侗寨村民通過參與鄉村旅遊經營和服務,戶均年收入13萬元,有30戶年收入超過20萬元。三是土特産品變旅遊商品。主要是增加農副土特産品附加值。如河南洛陽欒川縣依託鄉村旅遊,把當地農副土特産品轉化為旅遊商品,培育出“福記山寨”“黑元土豬”“奧達特食用菌”等旅遊商品企業35家,三川玉米糝、叫河高山蔬菜等農村隨處可見的“土疙瘩”,變成了農民致富的“金疙瘩”。四是實物資産變金融資産。主要是通過土地房屋租賃流轉等方式實現。江西贛州大余縣大龍村通過將土地、林地流轉給丫山景區統一進行開發及在景區務工,戶均年收入達3萬元,惠及周邊1000余戶,其中貧困戶200多戶。五是農民變股東。主要是土地承包經營權、資金、人力等入股分紅等方式。如重慶忠縣石子鄉將農戶承包的土地、林地入股鄉村旅遊股份合作社,每股每年最低分紅400元,戶均每年比原來增收1000多元。合作社根據收入情況,年底還會進行利潤分紅。

  建議大力支援旅遊扶貧。旅遊扶貧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缺少規劃、缺少資金、缺少特色、缺少人才等問題。為此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將旅遊扶貧列入國家扶貧開發的總體規劃,並單列專項規劃,加大資金和人力資源的投入力度。二是整合各部門、各方面的資源,形成旅遊扶貧工作合力。統籌運用涉農、科教文衛體、金融服務、生態環境治理、交通、水利水電設施等相關專項資金,支援貧困地區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産業發展。三是因地制宜,注重個性化開發和産業特色化發展。結合各地資源優勢,有針對性地發展生態旅遊、民俗旅遊、休閒度假、養老和健康旅遊,吸引自駕遊、探險遊、背包族等新業態遊客。四是尊重農民主體地位,真正還富於民。把旅遊開發收益變成農民看得見、裝進兜的“真金白銀”,做到真扶貧、扶真貧。五是實施多途徑開發方式。探索“公司+農戶”“景區+農戶”“協會+農戶”等方式,讓農戶獲取勞務、薪金、租金、股金等涉旅收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