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回應民生問題:今年養老金為何只調6.5%
- 發佈時間:2016-03-10 09:02:15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張少雷
昨天,全國政協舉行“惠及民生共用發展”記者會,原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胡曉義、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劉長銘、教育部原副部長李衛紅、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范小建5位委員就掛號難、養老金調整、擇校熱等百姓關注的社會民生問題回答記者提問。今年預算報告提出養老金將上漲6.5%左右,雖然實現了十二連增,卻是自2005年以來養老金第一次漲幅低於10%,委員胡曉義表示,2015年財政預算收入增長同比降低、養老基金本身的承受能力等五項因素,確定了今年養老金待遇調整水準。
養老金
上調6.5%依據從何而來
根據《關於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2016年1月1日起,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上調6.5%,企業職工養老金迎來了“十二連調”,但上漲幅度較前幾年10%的水準有所下降。
全國政協委員胡曉義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確定養老金調整水準,主要考慮五個因素,“第一,經濟發展水準去年是6.9%。第二,財政的支付能力比以前年度增幅要低。第三,物價水準,去年城鎮居民物價水準是1.4%,應該是比較溫和的。第四,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第五,社保基金就是養老基金本身的承受能力。”
“近幾年雖然養老基金總的收入額還大於支出額,但是已經出現了收入增幅低於支付增幅的現象,企業還在強烈地呼籲要降低稅費。”胡曉義説,所有這些方面的因素集合起來做一個調整待遇的方案,取6.5%左右還是恰當的。
胡曉義還強調,不是説每個人的養老金都增長6.5%,預算報告中強調,要對企業職工特別是待遇偏低的和艱苦邊遠的企業退休人員要適當傾斜,這就既體現了公平,也體現了差異。此外,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養老金“十二連調”的對象,不只涵蓋企業退休人員,還包括了機關事業人員。
至於養老金今後上漲的幅度怎麼定,胡曉義表示,最好年年都加,這也是社會保障制度應該作出的努力目標之一。
擇校熱
應大力興辦民辦教育
“剛開會時,一個記者問我説你對於40多萬元一平方米的學區房怎麼看,我給婉言謝絕了,但是今天躲不過去了。”針對擇校熱問題,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市第四中學校長劉長銘表示,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劉長銘認為,擇校熱更多發生在低幼年級家長中,擇校是社會進步的一種體現,當人們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後,人們對於生活的品位、品質,對於精神文化就要提出新的需求,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需求。我們應該認真對待這個問題,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是我,我不這麼做。”劉長銘表示,“我做教育做了40年,集40年之經驗,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跟大家説,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改進家庭教育上。”
針對一些優質學校建分校問題,劉長銘認為,這是推進教育均衡化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優質教育資源的一個舉措,總體上是成功的,使得優質教育資源得到了擴大,在更大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他建議,在推動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應大力興辦民辦教育,“構建一個現代的國民教育體系,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都擔負著重要功能,公辦的教育應該不斷地推進公共教育資源的標準化配置,而民辦教育更多地向社會提供個性化教育服務。”
掛號難
醫院取消門診號是否可行
自今年1月“女孩怒斥號販子”視頻引發熱議後,今年的兩會上,“號販子”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黃潔夫稱,對於依法逮捕黃牛,他表示支援,但對於“醫生不能加號,有些醫院取消門診號”等措施還大可商榷。黃潔夫告訴記者,自己也曾經遇到過“號販子”問題,“我女兒帶我外孫去兒童醫院看病,用了4個小時也挂不上號,我女兒都哭了。”
黃潔夫表示,號販子的問題一方面反映了我們國家的醫療資源結構性矛盾嚴重錯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國家規定的價格沒有正確反映醫生合理的勞動收入。黃潔夫透露,前幾天和政協委員一神經外科專家吃飯,該專家門診號已炒到8000,他每天要看60到80個號,每個人幾分鐘就打發了,“病人看完病都不感謝他,而是怒氣沖衝”,醫生也很委屈。
自今年2月以來,北京市衛計委相繼推出幾大舉措打擊號販子,其中包括取消現場預約掛號、完善多渠道預約掛號等,“這是想用計劃經濟的手段斷絕這個事情,大多數政協委員覺得是不可行的。”黃潔夫表示,根治號販子現象還是要靠推動改革和發展,即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
在黃潔夫來看,對於醫院體系,需要明確公立醫院、民營醫院、慈善醫院的不同屬性,進行合理定價,給患者以充分的選擇,政府要管的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以保證社會公平公正,每個人都可以得到醫療,但對於多元性、高端的醫療服務則要開放市場,讓社會資本進入社會辦醫,讓民營醫院甚至外資進入到市場裏來。
器官移植
百姓何時能享受器官移植
在器官捐獻問題上,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一年來,器官捐獻情況怎樣?會後,黃潔夫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介紹,去年,老百姓死亡後捐獻器官達到2766例,近8000多個器官,再加上親體捐獻,差不多有近3000例。因為器官來自於醫院,所以器官品質大大改善,去年一年的成活率是歷年來器官成活最好的一年,中國也成為亞洲器官捐獻最多的國家。
“當器官來源變成公正透明以後,這就是社會互相依賴的事業。現在很多病人是交不出錢,不能做器官移植手術。為了保證公平,我們絕不能有經濟門檻,因為很多捐器官的是窮人,他捐了器官,但如果他親人不能享受移植,這就不公平,所以已經在制定相關政策。”黃潔夫建議,首先將腎移植納入大病救助政策,再逐步擴大到肝移植、心移植、肺移植等。“器官移植在其他國家都是納入基本醫療,器官移植成為老百姓享受的服務,很快就要到來。”
針對記者提問“看病難”的問題,黃潔夫稱,醫改從2009年啟動,至今已有7年,每年都是兩會的熱點話題,儘管取得了重大的階段性成果,但是跟百姓的需求還有很大距離,看病難和看病貴的問題還沒有根本緩解。黃潔夫分析,看病難的原因主要是優良的醫藥衛生資源在中國不足和地區分佈很不均勻。他透露,今年政協調研題目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將由三個副主席帶隊,兩會後就動身,“我們想了解各個地方的經驗教訓,希望能夠總結出一些措施來推動醫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