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解決入園難 委員建議全面提高公辦幼兒園佔比

  • 發佈時間:2016-03-09 13:36:3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張曉鴿  責任編輯:李春暉

解決入園難委員建議全面提高公辦幼兒園佔比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左二)參加聯組會。京華時報記者周民攝

  “入園難”“入園貴”未獲根本解決

  委員建議全面提高公辦幼兒園佔比

  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昨天舉行教育界別聯組會議,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和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到會聽取建議。全國政協委員、北師大教育學部教授劉焱在發言中呼籲加強學前教育投入,全面提高公辦幼兒園佔比。

  劉焱説,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遠遠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公益普惠”程度較低,民辦幼兒園佔比過高,“公辦民辦並舉”格局尚未形成,質優價廉的公辦幼兒園成了“一(學)位難求”的稀缺資源,遠遠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

  她認為,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如果不持續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擴資源,調結構,提品質,當新的“嬰兒潮”到來時,勢必形成更為嚴峻的“入園難”“入園貴”問題。

  劉焱建議,要保存量擴增量,解決學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供給,“我國有20.99萬所幼兒園,公辦僅佔24%左右,企事業辦園佔比超過9%,民辦園佔比達到66.36%。”劉焱説,去庫存去産能,將有不少企業辦幼兒園流失,建議將這些幼兒園全部納入公辦園管理,留住公辦幼兒園存量,全面提高公辦幼兒園佔比。

  劉焱還建議,制定公辦幼兒園生均財政撥款標準並納入當地財政性教育經費預算。她説,目前很多地方的公辦幼兒園靠較高收費維持運作,與公辦園性質名不副實。

  對於劉焱提到的問題,袁貴仁表示,之前一段時間,我們一直致力於義務教育的發展,對於學前教育重視不夠,自教育規劃綱要頒布之後,才加大了投入力度,實施了兩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使得我國的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從50%提升到了75%,2020年計劃達到85%。“如果按照義務教育的指標來看,85%就算是基本普及了。”

  -其他熱點

  2020年高校毛入學率將達50%

  在聯組會上,袁貴仁透露,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發展更高品質更加公平的教育,因此在“十三五”規劃中對教育提出了一個新的目標,即勞動力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0.23年提高到10.8年。

  “我國的勞動力年齡是16歲到59歲,儘管這算下來只提高了0.57年,大概是7個月,但要提高也是非常不容易的。”袁貴仁説,16歲恰好是讀高中的年齡,所以我們提出要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不過他坦言,目前我國發達地區高中教育早就普及了,因此要做的就是攻堅計劃,專門針對老少邊窮地區,繼續普及高中教育。“如果考不上普通高中,就讓他們都能夠通過中職教育,獲得一技之長,阻斷貧窮在代際間傳遞。”

  袁貴仁説,“十三五”期間,除了在普及高中教育上要繼續攻堅,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從87%提高到90%外,要提高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的年限,還要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隨著適齡人口減少和招生規模擴大,現在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40%,預計到2020年達到50%。”袁貴仁説。

  在提升貧困地區學生上重點大學比例方面,袁貴仁表示,2012年實施國家貧困地區專項計劃以來,受益學生已經從1萬人增至7.5萬人,今年要做到對所有民族自治縣全覆蓋。

  “雙一流”不僅針對幾所名校

  在昨天的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原校長饒子和一發言就開始“大倒苦水”。饒子和説,據他所知,目前國內的一批大學為了爭取當上“兩個一流”,在新一輪的競爭中不掉隊,都已經紛紛行動起來了。“挖人才墻腳,合併學校,增加學科,擴大體量的事一下子多了,大家都在各想高招,增加自己學校的權重,爭取搭上順風車,頗有一點‘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饒子和説。

  袁貴仁回應稱,目前我國正由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轉變,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以一流為目標,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都應該是一流的。

  “不能把一流大學只定為綜合大學,比如5個大學合併了,各種指標就上來了。那個品質並不等於5,可能小于5。”袁貴仁強調,所謂的一流大學,不僅指綜合大學,還包括民辦大學、職業高校,也包括中外合作辦學,只要有水準,能夠説接近或達到國際一流都可以。

  對於創建一流學科,袁貴仁説,任何一個學校的強弱都是學科決定的,即使是一流大學,也不一定每個學科都是一流。“有的大學並不是一流,但是它有的學科就是國內最好,我們也要支援。”袁貴仁説,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並不是針對某幾所名校的,而是開放的,會實行動態管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