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北京副市長談積分落戶:歡迎高端人才、科技人才

  • 發佈時間:2016-03-08 14:15:29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李澤偉  責任編輯:李春暉

北京副市長談積分落戶:歡迎高端人才、科技人才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北京團開放日接受媒體採訪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北京團開放日上 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參加審議時透露

  北京短期內不會放鬆房屋限購政策

  兩會熱詞 房屋限購

  昨天上午,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參加北京團開放日活動時透露,北京房屋限購還會持續。

  他還對北京市目前備受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一一表態:北京行政副中心預計2017年底見到成效;擁堵費正在進行研究論證,也不會草率提出常年單雙號限行;北京積分落戶門檻比較高,但並不意味著不許人進入。

  談房價

  北京房價近期同比上漲11%

  作為主抓本市多項重點領域的常務副市長,李士祥成為了記者們圍追堵截的重點對象。北京近期樓市持續升溫,有記者提問最近一段時間北京房價漲得很快,政府對此將採取什麼措施時,李士祥介紹,這段時間北京房價同比漲了11%,還不是漲得最高的,但是北京對房子的限購政策不會放鬆,仍將持續。他還表示,北京對房地産開發的控制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放鬆,就是為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

  對於備受關注的積分落戶政策,北京需要哪些條件?李士祥表示,門檻比較高,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不許進入,高端人才、符合首都城市定位的文化科技人才,是歡迎的。

  談疏解

  政府明年底搬至行政副中心

  在空間結構調整方面,李士祥表示,北京今年將特別加快行政副中心建設,突出綠色、宜居、人文、智慧發展,實現高水準規劃建設,預計2017年底見到成效。

  李士祥表示,疏解非首都功能可以帶動人口的疏解,隨著行政副中心建設的推進,明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將搬到副中心辦公,同時市委、市政府的相關部門也將搬到副中心辦公,預計將帶動40萬人口向外疏解。同時,北京還規劃了大興、順義、昌平三個新城區,承接北京功能的向外疏解。

  李士祥透露,今年北京將突出區域聯動,實現系統運作,主要聚焦中心城六區重點區域疏解,推動京津冀三地疏解和承接,帶動功能疏解和産業轉型升級,努力提升金融、科技、資訊等生産性服務業和文化、教育、醫療等生活性服務業的比較優勢,同時與天津、河北形成互動,推動産業鏈各環節按照現代産業分工要求在京津冀區域合理佈局,努力推動京津冀區域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李士祥介紹,根據北京對外公佈的新增産業禁止和限制目錄,中心城六區59%的産業是不能發展的。截至目前,根據禁限目錄累計不批的企業達到1.3萬家。他認為,北京發展離不開京津冀協同發展,看似北京在禁限,實際上北京是在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實現首都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對於禁限目錄,“不會動搖,將一直堅持下去”。

  李士祥透露,産業疏解也可以帶動人口的調整,去年底北京疏解了220個區域性批發市場、79個工業企業。他表示,産業疏解必然帶動人口調整,同時還將堅持北京的房地産開發控制,依法整治違法建設、違法經營。

  談治堵

  今年集中緩解五環內擁堵問題

  李士祥在回答記者有關北京交通治堵的問題時介紹説,北京現在的常住人口2172萬,而機動車已經達到562萬輛,平均擁堵指數5.7。交通治堵是一個關乎公眾利益的問題,一定要有公眾的廣泛參與,同時一定要依法進行。

  李士祥表示,治堵首先要著眼治本,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疏功能可以帶動人口的疏解,這就是治堵的根本之策。另外,在治堵方面還要綜合施策,構建現代化的交通綜合體系,北京制定了十大重點任務,包括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停車智慧化管理等,最終確定目標是到2020年北京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今年就確定了46項與交通相關的工作,包括建設微迴圈、打通斷頭路等,“在加快地鐵建設方面,今年北京的地鐵建設里程雖然不是最多,但都在中心城區裏,五環外擁堵指數並沒那麼高,將集中緩解五環以內的擁堵問題。”

  談限行

  不會草率提出常年單雙號限行

  針對備受關注的機動車擁堵費和單雙號限行問題,李士祥表示,“擁堵費不是説為了收費而收費,不能拍腦袋,不是簡單的行政行為,現在我們的行業主管部門、法制部門確實在就這一問題進行研究論證,但並不意味著3月份就會出臺,研究論證是有程式的,而且研究論證也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

  而關於單雙號限行問題,李士祥坦言,這是很複雜的問題。現在的單雙號限行是在兩個前提下實行的,一是當遇到重大國事活動的情況下,另一個是在極端天氣的情況下實行。李士祥表示,今年先把極端天氣這事研究透,“極端天氣在北京到底是多長時間,是有規律的”。他介紹,北京除了人多車多之外,還有兩個和南方不同的顯著特徵,一個是北京北部山區半山區佔61%,此外北京常年降雨一般不超過500毫米,地形特徵和氣候特徵導致北京會出現極端天氣,“遇到極端天氣時,機動車到底怎麼停、怎麼限?應急預案最近又在修改,而且請環保部、環保專家、氣象專家進一步論證。在極端天氣到來的時候,先停國一、國二、國三這樣的車,把小轎車排在這個之後,大排量污染的先停。直白點説,不會草率提出常年單雙號限行,首先解決重大國事和極端天氣這兩個問題,看一看效果如何,再進一步研究。”

  對於記者問到的今年4月本輪機動車尾號限行即將到期,今後會不會繼續時,李士祥表示,相關政策本月底會出來。

  談治霾

  極端天氣控制車輛使用

  關於治霾,李士祥表示,北京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更有效地治理大氣污染,首先是要控制車輛使用,在極端天氣下,比如冬季供暖季時控制機動車的使用。他介紹,根據測算,霧霾天氣時小汽車尾氣對於霧霾的貢獻率可以達到31.7%。

  其次是壓煤,北京在過去的一年裏已經壓減燃煤1000萬噸,去年年底還有煤的使用量1200萬噸,北京將加強治理,採取煤改氣的方式進行調整,今年將加大城鄉結合部400個村散煤的燃燒治理。

  此外,還要調整工業污染,北京在2014年和2015年已經關掉有污染的企業730家,目標是1200家。李士祥還強調,這些企業不會向外疏解而是就地淘汰,“空氣是流動的,污染源不能轉移,必須下狠心就地淘汰。”他表示,“同時也要解決和安置好就業轉移的問題。總之,對於北京的大氣治理,可以用八個字來表達,就是‘馳而不息、充滿信心’。”

  談協同

  京津冀三地醫保對接開始研究

  李士祥表示,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交通一體化上去年京津冀打通了一批斷頭路,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與中國鐵路總公司一起還成立了京津冀城際鐵路有限公司,提出要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預計“十三五”期間將建設1333公里的城際鐵路。

  談到京津冀教育醫療一體化問題,李士祥表示,京津冀三地已經做了規劃,教育和醫療都對接了這個規劃。此外,對接也已經有了成功的案例,那就是北京和河北共建的燕達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天壇醫院都與燕達醫院建立了合作關係,還有11家醫院與其建立了協作關係。每天來北京看病的外地人約為13萬人,23%來自河北,這個統計還不包括隨同人員。所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時,特別要加強公共服務的三地協同發展。

  李士祥還透露,首鋼疏解到曹妃甸,現在正在研究北京託管曹妃甸醫院。而且,西城區正在研究小初高配套學校在曹妃甸落地。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産業功能和行政功能疏解,與之配套的教育醫療也將進行配套疏解。現在正在研究京津冀三地醫保的對接問題,比如燕達醫院的醫保現在就尚未完全同軌。如果教育辦分校的話,將會遇到資質互認、職稱晉陞問題,也將通過改革的辦法加以解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