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兩會將圍繞十三五規劃建言獻策 聚焦供給側改革

  • 發佈時間:2016-03-03 08:40:2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馮彪  責任編輯:李春暉

  陽春三月,全國兩會如期而至。正值“十三五”開局之年,今年兩會格外引人關注。昨日(3月2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王國慶介紹,今年全國政協會議將於今日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3月14日下午閉幕。

  另外,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於3月5日在北京召開。

  王國慶表示,本次全國政協會議重點是圍繞“十三五”規劃建言獻策,將圍繞推動“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組織3次大會發言。另外,全國政協會議還將舉行4場記者會,主題分別是:政協委員談適應、引領新常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協委員談惠及民生共用發展、政協委員談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和政協委員談提振經濟發展信心。

  北京大學教授張春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成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這次兩會將審議‘十三五’規劃,包括如何在供給端發力,補齊我國經濟發展短板等,對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重要意義。”

  記者發現,在全國政協大會的4場記者會中,就有1場涉及供給側改革,另外還有1次提案辦理協商會,主題是“積極穩妥做好去産能過程中的人員安置工作,紮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國經濟“氣質”很好

  為期11天半的全國政協會議主要議程是:聽取和審議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審議並通過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政治決議等決議和報告;列席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聽取並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及其他報告。

  去年四季度,中共中央通過《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其中明確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五大發展理念。在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又明確了今年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主要工作。

  此外,《中國製造2025》方案印發,國有企業改革系列文件陸續公佈,全面兩孩政策正式確定,金融、財政等系列改革意見競相出臺。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説:“去年出臺的系列文件描繪了未來五到十年的改革藍圖。今年這些改革將進入實質性的推進階段,從路線圖變為施工圖。”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去年我國GDP增速降至6.9%。2016年我國是否有能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

  對此,王國慶在發佈會上給出了兩個字的答案:肯定。王説:“去年我國經濟增速儘管有所放緩,但是放在全球這個坐標繫上看,可能用‘鶴立雞群’很恰當,而且總體‘氣質’仍然很好。”

  王國慶還表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這個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十三五”草案上兩會

  未來五年,將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本次全國兩會也將討論、審查“十三五”規劃草案。

  全國政協也在制定“十三五”規劃中發揮了參政議政的功能。王國慶介紹,去年全國政協圍繞“十三五”規劃召開了兩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開了56次專題視察調研和協商議政活動,提交了363件相關提案,收集報送相關資訊545篇。按照這次大會議程,全國政協還積極安排3次小組和聯組討論“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

  李錦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説:“關於‘十三五’規劃綱要,應重點關注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兩句話:一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擴大有效供給,滿足有效需求’,二是‘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也認為,當前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來自結構,而非總量,如果中國繼續擴大投資等需求端政策,不僅效用遞減,對結構性調整也會産生拖累。

  去年中共中央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以及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等。

  在李錦看來,本次全國兩會,供給側改革將是一條主線,另外如何加快去産能、實現企業的提質增效將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