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江:商業銀行轉型必須落實“網際網路+”戰略
- 發佈時間:2015-10-29 15:03:09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田燕
中國網財經10月29日訊 “2015第四屆金融街論壇”于2015年10月28-29日在京舉辦。本屆論壇以“新常態、新金融、新功能”為主題,將聚焦新常態下金融業改革開放。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李振江在大會上表示,商業銀行要加快轉型必須擁抱網際網路金融,落實“網際網路+”戰略,著力發展具有銀行特色的網際網路金融。
李振江演講全文如下:
李振江:非常高興再次參加金融街的論壇,今天我定的題目是關於在新常態下的金融機構轉型的問題,因為商業銀行本身是服務型的行業,它的資本是天然服務實體經濟。在服務經濟的新形勢下,確實現在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話題。在剛剛召開的國務院的金融企業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曾提出:“我們的貨幣池子不少,但向實體經濟倡導仍存在體制機制障礙,對此大水漫灌無濟於事,必須依靠改革發展、改革開放加以破解。”實際上這是為新常態下商業銀行金融服務提出了要求,也指明瞭方向。
我們中國歷來推崇辯證思維,老子在《道德經》説過一句話,叫講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在新常態下經濟的減速成為一個常態,同時發展方式轉變也成為一個必然的方向,恰恰在經濟從高速向中高速轉變的過程中,恰恰也是會倒閉商業化推進金融創新,轉換金融模式。
根據我自己的一些工作體會,我想給大家彙報一下商業銀行關於如何在新常態下加快轉型發展談幾個方面的思考。
談第一個方面,商業銀行要加快轉型方向必須還要擁抱現在方興未艾的網際網路金融,落實“網際網路+”的戰略,著力發展具有銀行特色的網際網路金融,這是一個現在很熱的話題。當前大家知道,以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為代表的資訊技術正在深刻地改變著經濟社會的面貌。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網際網路已經無處不在,而且已深入到我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也在改變著金融業的遊戲規則。在這種新的形勢下,商業銀行固守傳統的經營模式還是很困難的,甚至説是沒有出路的,而用積極擁抱的網際網路+時代,銀行業就要依託獨特的金融服務優勢,把握金融為體、網際網路為用的本質要求,積極融入網際網路的技術和精神,建設金融服務的新業態、新模式。
商業銀行和一般的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相比,在迎接網際網路過程中有自己的特色,從我們自己的體會來看,商業銀行要擁抱新的網際網路+的時代,第一條首先要做大場景的服務,網際網路金融服務的一個突出優勢就是緊密嵌入社會經濟生活的場景,銀行要積極借助網際網路思維,以支付結算為突破口,以多元化金融産品為支撐,將服務觸角延伸到服務客戶的衣食住行。
一社交等方面,延伸到對公客戶的産業鏈、生態圈和創新鏈中,使金融服務與生活場景緊密結合,目前農行已在甘肅的農村地區試行網際網路+電商的金融模式,基本上取得了一些成效,當然很多問題也需要我們進行挑戰。前段時間《新聞聯播》上也有報道,在座的專家學者我們也歡迎我們在甘肅在商業銀行推崇的網際網路金融。
第二個方面,我們感覺到要加強協同效應。隨著網際網路的到來,在座的我看到我的老朋友蔡金勇博士,我們講過一個很重要的故事,就是銀行龐大的物流網點,我們現在有2.36萬個物流網點,當時在農行2010年上市,物流網點成為一個重要的估值因素。
前段時間這種物流的網點會不會成為商業的負資産,我們感覺到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並不意味著物聯網網點會成為負資産,因為無論是最初的客戶獲取還是複雜業務的處理,還是都離不開網點。比如説你在網際網路進行再多的交易,但是食物的配送、物流的發展,衣食住行,還是要有實體的。
未來成功的銀行一定是全渠道有機整合,協同服務的銀行,為此,在催化網際網路戰略時,銀行一定不能忽視多年以來的優勢,以網際網路推動網點智慧升級,推動各類渠道整合協同,無縫銜接,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過去大家看到很多商業網點都裝修得非常豪華,而且非常漂亮,現在這一趨勢正在發生改變,這也是商業銀行轉型的方向,我們可能不只是體驗的東西。
商業銀行擁抱網際網路的第三個方面我覺得要做優數據化決策,銀行是數據密集型行業,數據正在成為銀行最重要的資産之一,大家已經形成了共識。國務院發佈的《促進大數據行業改革綱領》明確實現信用、交通、醫療、衛生、企業登記監管數據向社會開放,過去其實在中國的數據是封閉的,有很多公用的數據是無法獲取,比如説社保,雖然都有很大的數據庫,但是不是互聯互通的。現在從國家的層面,現在開始把這樣的數據互聯互通。這種數據更加方便之後,就為改變過去以定義為主的管理模式就會向一種數量化決策來改變。這裡邊銀行的數據將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重點是要深度挖掘客戶在銀行層面的金融痕跡,在銀行外留下的行為痕跡,並據此開展富有針對性的精準行銷和具有前瞻性的商業管理。包括我們客戶的精準行銷,對客戶行為的分析,其實最簡單的一句話,我們遍佈北京市的ATM機的配超基於大數據也是一個很大的決策。
第二方面,商業銀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在資産的創新方面也要做一些創新,要大力發展資産管理,拓展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渠道。資産管理連接到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橫跨貨幣市場、信貸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等多個市場,在服務實體經濟降低融資成本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金融業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變化,就是資産業務的快速增長,就是資産管理業務的快速增長。到2015年6月底,資産管理的規模已超過了60萬億元,其中銀行係的理財規模已突破18.4萬億元,資産管理業務日趨繁榮,從兩個方面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可以促進投資,2014年銀行理財資金通過配置債券、非標資産、權益類資産等途徑,向實體經濟輸血10.7萬億元。2014年銀行理財與客戶實現投資收益近七千億元,通過巨大的財務效應可以間接促進居民消費。無論從實體經濟角度,還是從銀行自身來看,都應該與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一起並列為戰略性支柱性的業務,從銀行的情況來看,我們目前銀行企業的管理規模是1.4億元,大約佔表內總和的10%左右。
在新常態下,面對複雜的經濟形勢,如何推動資産業務的發展,對商業銀行來説我感覺到有幾個方面,一個還是堅守基本的方向和原則。資産管理應該緊扣經濟發展和關鍵領域開展,支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現的新的金融需求。回歸併恪守代客理財的本質,不再異化為繞監管、繞規模的工具,並高度重視消費的保護,抓好産品設計的關鍵環節,使産品結構清晰、容易理解,防止有毒資産的氾濫。實際上中國的銀行信貸資産管理實際上最終有很多目的的,但是隨著這些年來逐步發展和規範,我覺得慢慢逐步向資産管理的本質在演變。特別是經過前一段時間各種代理的違約出現之後,我覺得會加速這種轉變。
第二,要切實增強跨市場的專業投資研究能力。這是銀行資産管理業務能夠持續發展的關鍵,與傳統的信貸相比,我覺得從資産配置的角度來看,資産管理業務的要求可能對市場的判斷要求方面會更高,因為他的投資種類是非常多元的。
我們也看到在全球金融危機最為困難的時期,美國幾家投資公司果斷接入商業地産抵押資産債券,原因在於幾家公司既對商業地産有深刻洞察,也了解風險收益特徵,因而敢於在市場恐懼式低價買入。特別在危機期間公司能夠發展壯大,銀行要真正樹立研究創造價值理念,培育自己研究團隊,以高水準的研究支撐産品創新,從而實現跨境、跨貨幣、跨市場的資産佈局。因為過去商業銀行傳統的信貸,當然市場是非常單一的,主要服務一些大的客戶,現在慢慢服務中小企業,資産的交易市場也不活躍,面臨的利率風險,有些利率風險,但是還是比較小的,因為不存在估值的問題。但是現在資産管理業務,不僅有非標準的資産,也有標準化資産,它的估值壓力很大的。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對市場的判斷是非常關鍵。
第三個方面,在發展資産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面向資産管理業務的風險控制體系。同樣的,在風險配置的時候,一方面分散了風險,同時由於業務涉及面廣,風險點也比較多,傳染的速度也會比較快,因此也有必要建立符合資産管理特點的風險管理體系。也就是説商業銀行傳統的信貸管理體系,風險控制體系可能不太完全適應用管理業務,一方面要把控住技術風險關,只要收益可算,資産産品的風險就可以控制。也就是説這是最基本的信用風險。另一方面要把控住流動風險關,以換取超額收益的做法,有效防控流動風險。特別是現在在貨幣比較寬鬆的情況下,現在我們利率水準拉得非常低,這實際上也反映出一種風險特徵。最近如果利率有小幅的波動,可能對一些金融産品的估值就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在這方面,這就是過去傳統信貸資産風險管理方面所沒有擁有的,這是資産管理時代面臨的流動風險的壓力要遠遠大於信貸資産。
在新常態下我感覺到商業銀行要積極服務於實體經濟,還要推動國際金融業務的創新,服務我國企業走出去。因為這在新的時代,這也是對新常態下,對商業銀行的一個基本的要求。大家知道,近年來我國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在日益加深,企業走出去的層次、水準和效益不斷提高,2012年-2014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已經由668億美元增加到1344億美元,已躍居世界第七位。從農業銀行自身來講,雖然我們是一個以本土為主的銀行,但是隨著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目前我們也在加快我們的國際化步伐。正圍繞一帶一路戰略突出農業銀行的特色,構建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和配套政策。同時隨著走出去向縱深推進,企業對金融服務功能的便利化和産品組合要求也越來越高,商業銀行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強化服務走出去的金融服務能力。這方面我覺得有這麼幾個方面:
一個是要找準戰略重點。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個戰略重點就是在國家大的一帶一路戰略下,在不斷融入全球金融體系中。我們現在也把服務走出去的重點放在這樣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要主要利用境外的資本市場,支援走出去企業,成為我國金融機構國際化提供了契機。金融的國際化不應局限于國內金融機構在國外設點,更應注意産品服務和市場規則的對接。過去我們很多情況下判斷金融機構走出去的一個標誌,就是説你在國外有多少網點,你設了多少機構,但是這幾十年來發現很多機構如果只是把重點放在設機構方面,它的業務不一定能夠做多大,現在我們也在提出,不僅要機構走出去,更重要的要融入當地的市場,把業務和産品做豐富,把規模做更大一些,特別是融入當地市場方面要下更大的工夫。
同時,我們也在走出去金融機構,我們金融機構在走出去的過程也在積極利用國際市場。比如最近農行就在國際上發行了首個中國金融的債券,同時顯示了中國建設生態文明,減少排放的宣誓。大家可能在前段時間報道中看到這樣一個報道。
第三個方面,金融機構在走出去過程中,還要更提升自己的服務價值,提供諮詢服務的能力。走出去企業需要的不僅是資金,有時候還需要資訊。事實上金融機構應該説也是一個資訊匯集的渠道,我們看到,但是在這方面中資金融機構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這種資訊匯集可能還是有些欠缺的,因為我們對金融市場的融入還是要少一些。比如説我們國家的很多企業在進行國外並購過程中,提供全程綜合集中服務的基本上還都是外資銀行,商業銀行我們從這些經驗可以看出,商業銀行在加強企業走出去服務過程中,不完全是一個資金的提供問題,它有時候還要提供一些綜合的服務方案,要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這樣才能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更為價值的專業意見來,才能更好地促進它的發展,它不僅完全是一個資金的問題,有時候還是資訊,有時候還是其他服務方面的問題。
借這個機會我就想,因為給我的題目是在新常態下商業銀行如何支援實體經濟發展,通過自身的轉型支援實體經濟發展,我剛才從以上三個方面,從擁抱網際網路發展資産業務,豐富走出去的金融服務內容等三個方面,給大家做一個彙報,也是我們現在農業銀行正在加快轉型的三個重要方向。
以上就是我今天演講的內容,不正確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